自9月1日起,“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含电话手表)进入课堂”。这是7月28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作出的规定。(7月29日新华网) 从目前看,手机在给学生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弊端。比如,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些学生在上课、自习时频频使用手机聊天、玩游戏、拍照等,影响学习质量;长期刷手机会影响视力健康,近年学生戴眼镜的数量明显增多;有些学生利用手机查找作业答案甚至考试作弊,养成不诚实的习惯;手机属贵重物品,可能成为不良人员抢劫、敲诈的目标;带手机进课堂会造成学生间的攀比,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等等。 手机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但若过度使用,则很有可能沉迷其中。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长身体和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段,更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此,全国人大代表王家娟建议尽快修订教育法,禁止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此前,即使知道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弊大于利,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做依据,各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只能停留在“建议”的层面。福建立法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让校方依法处理学生手机问题有了“尚方宝剑”。在法治语境下,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不能再任性为之,更不能妨碍学校的教学活动。 实际上,包括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在内的欧洲国家,都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国家,早在2007年就颁布全国性禁令,对在校使用手机且警告无效的学生,学校可采取没收手机或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等惩罚措施。日本、韩国也对青少年使用手机作出相应规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高兴地看到,根据《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学生确有需要将手机带入学校的,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允许带入学校的,学生应当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管理;未经允许带入学校的,老师应当代为保管,并及时告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共同进行教育。这既是限制,也是保护。学校和幼儿园在保障学生合理通话需求的同时,还须加强宣传引导,并结合实际制定手机管理具体办法,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教育督导机构应对学校手机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相关规定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