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2日,县实验初级中学学生认真聆听“开学第一课,学习疫情防控、安全教育等内容。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疫情防控以及安全教育方面知识。”2月22日上午,武宣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师和学生如期返校,共上“开学第一课”。 校以安为首,生以安为先。连日来,该县各级各部门强化督导,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核酸检测、物资储备、校园消杀等工作,统筹做好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各项准备和疫情防控工作。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覃金慧介绍说:“全县师生安全返校是头等大事,我们结合实际,提早谋划,多措并举,全力以赴筑牢学校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为学生安全返校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全县41所中小学校、72个教学点、151所幼儿园的学生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于2月21日分批、错峰报到,22日正式上课。 强化督导 守好“一方土” 该县用“硬功夫”和“细功夫”把各项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落实、落细,守好校园一方净土。2月9日,县教育体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传达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和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会后,各学校迅速行动,积极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校园重点场所消杀、安全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 “现在学校的防疫物资储备是否充足?”“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完成得如何?”2月17日,县教育体育局成立的督查组到县第二中学开展疫情防控及开学准备工作督查,实地查看并询问各项部署工作准备情况,要求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管理,为师生营造安全舒心的教学和生活环境。据了解,督查组采取分片区方式,对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实地查看、现场问答、问题反馈等,开展疫情防控及开学准备工作的全面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确保开学平稳有序。 隐患排查 筑牢“安全线” 连日来,该县上下联动,对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返校教职工、学生假期的旅行史、接触史、健康史等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报备,建立和完善师生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师生返校前14天身体健康状况及行程动向,严防“带病”上班、上学,并落实14天学生居家自我健康监测等各项工作,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保障顺利开学。 “为避免送孩子到学校的家长聚集,我们的老师顶着寒风,冒着大雨搭建雨棚,方便学生可以自己提行李进入校园,不被雨淋。”县实验初级中学校长郭德赳介绍,学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相关要求,除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之外,还组织专业力量对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地开展全覆盖消杀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检修、补充、完善校园公共场所设施设备,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校门是第一道防线,是校园疫情防控的基本保障。武宣县各中小学幼儿园严格做好校园进出人员登记管理,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要求进出人员佩戴口罩、查健康码和行程卡等,规范进出人员审批流程。与此同时,各级学校继续与当地交警、志愿者等联合,建立护学岗位,保证上下学高峰期师生安全和学校门口正常秩序,减少人员聚集。 核酸检测 织密“监测网” “仰头,张嘴,啊……”2月18日,笔者在县民族小学教育集团滨江校区、县民族中学及县城东幼儿园等学校的核酸采样点看到,医务人员耐心指导学生进行核酸检测。各采样点分别设置了警戒线和提醒标识,师生佩戴口罩,有序进行核酸采样。采样结束后,学生也能迅速离开检测点,减少人群聚集。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监测网”,开展教职工、学生核酸检测是快速发现病毒感染者、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之一。该县把核酸检测作为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要求的有效手段,由县教育体育局、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等部门联合,在各学校设置临时核酸采样点,抓好返校人员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把牢师生返校安全关。 据了解,该县抽调601人次参与师生核酸采样、信息登记,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设置36个采样点,对全县19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共计83058名教职工、学生开展核酸采样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