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双11”购物节即将走过的第13个年头, 11月11日虽然还未到来,但各大电商平台已陆续拉开了“双11”购物节的帷幕。预售、秒杀、满减、优惠券叠加、购物津贴、积分兑换金额、预付定金直减……商家优惠活动花样繁多,瞄准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打出各类促销方式,刺激更多顾客“剁手”买买买。 然而,“双11”扫货机会固然难得,但在商家们使尽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可能使消费者陷入“买的不如卖的精”的陷阱,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让人分不清是真实惠还是真套路。 不可一味信“低价” 擦亮眼睛多对比 “双11”期间,线上线下市场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的宣传迷雾中,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预期。广西消委会对此发出提醒,据多年的价格监测和消费者投诉显示,一些商家“双11”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设置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是全年最贵。 “‘双11’网购的鞋子原价标300元,打折后到手价为199元,一开始还以为捡到了便宜,但后来我才发现有隐藏优惠券,平时如果叠加优惠券支付,依然是199元。”家住兴宾区翠屏社区的卢女士有着十年的网购经验,几乎每年的“双11”购物节她都会买买买。她说,商家先涨后折的行为似乎已成为业内潜规则,防不胜防。自己还曾遇到过同一家的同款商品,早中晚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销售价格,有了教训后,如今卢女士已不大相信“双11”所谓的“价格优势”。现在,下单购买前,她都要先将商品添加收藏,提前了解价格走势,进行长期跟踪考察,同时不忘货比三家,做到心中有数,趁着商家真打折时下手,才有可能买到真实惠。 促销规则设计复杂 商家套路防不胜防 除了先涨后折,极其考验脑力的优惠规则也遭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直言“一不小心就会跳‘坑’,需要反复确认,‘精打细算’才能理得清。” “‘双11’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还是希望商家能尽量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少些‘花招’,多些真诚。”同样喜欢网购的市民李女士说,自己平时喜欢在网上买东西,小到各种小零食、日用品,大到家具家电。11月6日,她告诉记者,趁着“双11”优惠多,自己将近期需要采购的物品都算好放在了购物车里,就等着“双11”集中下单。但一些设计复杂的促销规则,着实让她头疼。比如某电商平台上发放“每满199元立减25元”的购物津贴,规定可以跨店、跨品类使用,但在真正使用过程中却有不少问题,比如与代金券、商家优惠券发生冲突,只能二选一,或必须在规定两小时内支付尾款才能享受优惠,或遇到不参与满减的商家,消费金额再多,打的折扣实际上也十分有限,有时“一顿操作猛如虎”下来,红包才抵扣1块5毛。 李女士表示,既然打出了网络促销日的噱头,希望商家们制定简单的促销规则和优惠措施,在提供好产品的同时让消费者享受到真正的优惠,拥有良好的购物体验。 为此,市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指挥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双11”期间购物,要留心商家的促销规则及优惠措施。对于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标识不清,以及明显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的,慎重选择,以免事后产生纠纷。购买预售产品的,还要明确预付款和尾款的支付时间及金额、商家的发货时间、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发生消费纠纷时,要及时联系商家或者电商平台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消协组织或者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