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忻城县马泗乡联团村,一个崭新的小蚕共育基地拔地而起。(资料图片)
广西首个市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来宾; 象州沙糖桔、古琶茶、来宾甘蔗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象州红米”“金秀红茶”“忻城珍珠糯玉米”“武宣牛心柿”等知名品牌持续擦亮; ……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形成产业升级、乡村美丽、农民富足的新格局。 产业升级 ——让农牧业成为有盼头的产业 2017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之机械化现场演示活动在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千亩“双高”糖料蔗基地举行。25家企业的48台机械轮番上阵,向上千名国内外嘉宾展示甘蔗种、管、收“才艺”; 在正大来宾百万头生猪项目现场,一条“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 一个个活动、一个个项目建设彰显我市狠抓产业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5年来,我市深度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及布局,优势特色农业区域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了粮食、甘蔗、桑蚕和特色水果“四带”和蔬菜、茶叶、食用菌和名贵中药材“四基地”。同时,重点加快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推广,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全国首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共创建乡级及以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145个,其中获得认定自治区级示范区18个、县级示范区25个、乡级示范园102个,实现每个乡镇创建一个示范区(园)的目标,有力带动了全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5年来,我市持续打造农产品“三品一标”品牌,产品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达47个,2018年达79个,2019达96个,2020年新增象州沙糖桔、古琶茶、来宾甘蔗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自治区富硒产品认证总数达17个。“象州红米”“金秀红茶”“忻城珍珠糯玉米”“武宣牛心柿”等知名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乡村美丽 ——让农村成为有吸引力的家园 走进武宣县二塘镇石耉村,篮球场、休闲娱乐场所、停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百亩观赏莲、睡莲花竞相开放,让人流连忘返。石耉村建成了集产业、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8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乡村看小康》直播报道了石耉村从过去一个泥泞的小村庄,发展成如今处处皆美景的美丽乡村。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市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乡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5年来,我市在“美丽来宾”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在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专项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宜居乡村、幸福乡村专项活动,以“美丽来宾”乡村建设统筹、统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10月,二类县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达89.8%,三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67%。 与此同时,我市扎实推动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完成实测并确权承包地365.6万亩,已颁证农户49.61万户,实现颁证率99.46%;全市承包土地流转总面积扩大到68.8万亩;全市6个县(市、区)的70个乡镇(街道)、756个行政村(社区)、8332个村小组于2019年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2020年10月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股权设置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及登记赋码等工作。 农民富足 ——让农民成为有前景的职业 2020年11月,兴宾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成为广西首批2个通过验收的县(市、区)之一。当前,随着设施渔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山塘流水养殖初具规模,202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6.23万吨,同比增长7.8%。 在兴宾区五山镇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由广西五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推进的“水稻+小龙虾”稻渔综合种养农业生态模式,利用冬闲田养殖小龙虾,每亩增收3500元以上。目前,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模式,辐射周边村屯发展稻渔产业,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5600余亩,年产出超700吨优质水产品和1700吨优质稻米,年总产值超6000万元。 近年来,我市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把乡村旅游、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文化振兴等作为产业融合的切入点,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农民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模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发展。 5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育强构建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青年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截至2020年8月,全市有农业企业221家,其中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82家;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8家;有农民合作社4378家,其中市级及以上示范社176家;有家庭农场806家,其中市级及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05家。“十三五”期间,全市培训青年农场主120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800人次。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5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迈上了新起点,形成了产业升级、乡村美丽、农民富足的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我市各族群众必将豪情满怀、激情澎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谱写农业农村发展的美丽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