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经过连续18天的紧急抢修,投资8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维修的二塘镇樟村二级电灌站投入使用。(县水利局供图)
今年以来,武宣遭遇持续干旱少雨天气。据县气象部门统计,1-8月,全县降水量仅为620毫米,比往年同期少了四成左右,降水量创1965年有观测登记记录以来倒数第三位。 8月29日,思灵镇思劳村古铁屯,以往从未干涸过的初四蓄水井出现枯竭,数十台抽水机列阵周围,大多数在“待业”。作为全村唯一的灌溉水源,初四井的出水量目前仅能勉强维持3-4台小型抽水机的抽水需求,这对于周围数百亩水田,无异于杯水车薪。 “这是天灾!像我这个年纪的人,还从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年过五旬的思灵镇人大代表覃家庞说。为解决灌溉用水问题,今年以来,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古铁屯已经打了十多口深水井寻找水源,由于钻到一定深度即遇到岩层,出水效果并不明显。 古铁屯的干旱,大致反映了武宣全县旱情的普遍现状。在通挽、三里等乡镇,水田龟裂现象不在少数。武宣镇大岭村,有的甘蔗叶已现枯黄。 旱情仍在持续,群众心急如焚,县委、县政府领导也是感同身受。县政府及时召开会议,就做好当前的抗旱保收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县水利部门和各乡镇紧密配合,充分利用电灌站、机井、河流水源,科学调度,充分、合理利用水源,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抗旱应急资金400多万元、大型抗旱抽水设备79台、207卷抽水管(20米/卷),这些抗旱资金、设备、物资已经全部充实到各乡镇抗旱一线。 为应对这场历史罕见的旱情,当前全县干部群众正以积极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投身抗旱一线,找水源、清沟渠,千方百计化解抗旱难题,最大限度降低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8月29日,武农二级电灌站正争分夺秒抢修中。在武宣镇清水村,6台挖掘机齐声轰鸣,清理废弃多年的水利渠道里的泥土杂草。据现场督促施工的县水利局局长韦绍斗介绍,他们力争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做好黔江引水准备工作,充分发挥武农二级电灌站作用,解决武宣镇大岭村片区及沿线水田、甘蔗地的灌溉问题。 8月27日,经过连续18天的紧急抢修,投资8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维修的二塘镇樟村二级电灌站投入使用,看着喷涌而出的清水,前来围观的周边群众笑逐颜开。作为武宣重要的引水灌溉站点,樟村二级电灌站承载了二塘、黄茆两镇部分村屯的供水任务,将极大缓解上游的黄茆镇玉村、周眷一带,以及下游的平田、上召等数10个村屯水田、甘蔗地的旱情。“我们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不间断抽水,做好沿线水量分配调控,预计还有一个星期就能实现末端供水。”县国营水利工程管理中心主任邱庆飞说。 今年5月,县委宣传部、思灵镇共同筹集了8万余元专项资金,对古樟村皇源蓄水池进行扩建清淤,建好了防塌墙。整修后的皇源蓄水池目前出水量充足,保障古樟村3个自然屯500多亩水田的灌溉用水绰绰有余。古樟村委副主任苏新导说,下一步他们将增加抽水设备,提高供水量,满足其他受灾水田的灌溉需求。 连日来,各个乡镇也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抓好抗旱稳粮工作。武宣镇向水利部门借来15台抽水机为统安、桥巩、官禄、回龙等村抽水抗旱保苗,解决了1650亩水田的灌溉问题,同时投入50多万元,帮助里龙、外官等5个村屯钻井取水,解决3930人的饮水问题。通挽镇通过合理调配水库供水时间,清理渠道20.8公里,筹集25万元作为各村抗旱经费。黄茆镇累计投入15万多元,用于从西江支流抽水供各村轮流灌溉。桐岭镇投入抗旱抽水机约150台,运行抗旱抽水站10个,新建湾龙2个抽水站,维修祥龙、盘龙2个抽水站。禄新镇组织党员、群众1200多人次开展渠道清淤、抽水抗旱,打了15口抗旱深井…… 同时,县气象部门密切关注气象变化,提前储备了人工增雨的专用弹药,一旦具备人工增雨条件,立即实施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据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县领导介绍,旱情发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整合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全力抗旱。截至目前,共修建6所大型抽水站,投入抽水设施1000多台,打了50多口抗旱水井帮助群众应对旱情,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20多万亩。下一步,当地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想更多的办法、整合更多的资源,和群众一起抗旱保粮,最大限度减少因灾情造成的农业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