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厂屯风貌。
7月22日上午10时,记者驱车来到青山环抱的水库移民村——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青山村胶厂屯。青山环抱之间,房屋错落有致,村前河水淙淙,一池碧水中鱼儿嬉戏,风雨桥廊,功德楼阁,鸟语蝉鸣,闲庭信步好不惬意。 七八个木工师傅正在村前场地忙活。询问得知,他们正在修建全木结构的游客接待中心。“木工师傅是从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请来的。”胶厂屯村民小组副组长覃异军负责监管整村提升项目。他介绍,这是库区移民后续发展扶持工程之一,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靠近圣堂山、圣堂湖两个4A级景区优势,胶厂将打造成宜游新村。目前,已完成3栋民宿楼、2个四角亭、1座风雨桥、1座功德楼的建设。游客接待中心预计今年国庆前建好。 “我们村共56户210人,几乎没有村民外出打工。”覃异军介绍,以前,胶厂屯与外界联系只有一条崎岖山路,交通闭塞,产业发展迟缓,贫穷是这个小山村的代名词。该屯受下六甲水电站影响,为淹地不搬迁移民村屯。 田地被淹,只能向山上发展产业。覃异军指着村后的大山说,村民白天大多到山上做农活。“生姜、七彩椒、柑桔等经济作物我们都种过。”覃异军说,全村7000多亩山地(含3000余亩公益林),村民摸索尝试种植过多种经济作物,但因产量不大,交通不便,且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村民增收较为困难。 “高山油茶是胶厂屯的主要优势产业。”覃异军说,2012年开始,他和兄弟几人,在村后的山上陆续种下高山油茶新品种。截至目前,全屯新种油茶面积超过2200亩。去年,村民覃异荣家的90多亩高山油茶中有一半挂果,收获500多斤茶油,按照市场价格每斤55元计算,仅油茶一项收入就超过2.5万元。2020年,全屯茶油产量约10000斤,仅油茶一项,人均增收2600元。 “我在下六甲电站做保安,每月工资1800元,够家里的日常开销。”村民吴华斌介绍,2018年,他家新种了15亩油茶。得益于库区移民后续发展扶持,2019年,金秀瑶族自治县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争取到300多万元,于2020年为胶厂屯建成7.2公里产业路。有了产业路,山上的产业更多了,增收更加明显。 和其他村民一样,吴华斌在发展产业时注重长短结合。今年,吴华斌种植了3亩多生姜、4亩七彩椒,其中七彩椒已经开始采摘,将持续采摘至11月。吴华斌算了一笔账,刨除农资成本每亩1000元左右,每亩产值在七八千元,仅种植一块,年收入就有五六万元。吴华斌笑着说,家庭年收入七八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在胶厂屯也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据介绍,金秀近年来投入了3000多万元,实施胶厂屯水库移民整村提升工程,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建防洪堤、环村路。 “今年打算建一个油茶加工厂,并打造胶厂的高山油茶品牌。”覃异军表示,金秀瑶族自治县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对胶厂的后续发展扶持力度不减,胶厂屯除了依托发展生态旅游外,产业之路又有了新的拓展方向。据透露,已有一家文旅公司有意承包胶厂的民俗旅游项目,届时胶厂屯会越来越美,群众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会更加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