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遵义杂志社记者 胡志刚 摄) 遵义市新蒲新区一角。(遵义杂志社记者 胡志刚 摄)
回望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我们党百年历史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 此前,在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下,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弹尽粮绝的威胁,生死存亡的考验,军事路线的分歧,对革命前途的困惑,使这支军队徘徊于命运的“寒冬”中。在毛泽东等人的坚持下,转机出现了。中共中央连续召开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为遵义会议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博古、周恩来、张闻天作报告后,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阐述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得到了与会大多数人的支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这次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就是在这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扔掉“洋拐杖”,喊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口号;也是在这里,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革命航船开始拨正航向。 遵义会议召开后,四渡赤水成为毛泽东同志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也因此被誉为“转折之城”。 历史是一盏明灯,它照进现实,也照亮未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从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加需要我们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砥砺奋进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市全力开展脱贫攻坚。8个贫困县先后摘帽,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如今的红色圣地遵义,迎来“高铁时代”,开启“双机场”模式,实现“县县通高速”“组组通硬化路”,全市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地级市百强榜第68位。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一首由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村民自编自导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从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唱到了全国。“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近日,已75岁的茶农祁承烈对记者说,曾经的田家沟是个穷山沟,现在村里80%以上的人家有轿车,人均2.5亩茶园,“田家沟有今天,全靠党的好政策。” 田家沟的嬗变,是革命老区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从1950年1月遵义全境解放,到1997年遵义撤地设市,再到2020年遵义在全省率先全面脱贫,遵义发展蹄疾步稳、城乡变化日新月异。 今天,遵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遵义正加快推进遵义都市圈建设,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形成重要“增长极”,为到2035年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时,遵义现代化水平在西部领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短评: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遵义会议彪炳史册,光耀千秋。今天,当我们来到遵义会议会址聆听历史的声音,慨叹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会议,当年竟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召开。 遵义会议深刻地昭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纵有万般险阻,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遵义会议精神的光芒将始终照耀中华儿女,搏浪前行。生长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赓续革命精神血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我们豪情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