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来宾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的“四个新”总要求,重点围绕提升代表履职实效,通过创新完善代表履职平台和机制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形成“市级统筹、总结推广、激励推动”工作新格局。 打通履职“最后一公里” 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建立健全日常联系机制,以坚强韧劲,支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依法作为、有效作为。 积极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指导各县(市、区)有效整合资源,规范建设代表联络站,激活代表履职平台。探索将原有的乡镇、行政村两级代表履职平台,分别向上拓展和向下延伸各一级,创新建立“两站”,即在屯级自然村建立“代表工作站”、在县级建立“代表流动工作站”;结合人大代表的情况,探索由同一行业领域的人大代表组建“专业代表联络站”。 总结推广兴宾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示范带和象州县人大法律、柑橘、桑蚕等“专业代表联络站”经验,将“联络站工作”流动延伸到村屯、社区和田间地头,促进产业发展和民生问题有效解决。 目前,全市规范建成人大代表履职实体平台685个,其中县级流动工作站6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69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555个、专业代表联络站55个,实现代表履职平台网格化、全覆盖布局。 代表进站履职常态化 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拓展代表活动内涵、创新代表活动载体,因地制宜开展主题活动。围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建立市、县人大“2+2”对接机制,对接落实所联系的自治区和市领导进站活动,3名自治区领导和21名市领导率先垂范以人大代表身份进站履职。 有了“火车头”的带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纷纷进站履职,形成多级人大代表在同一平台履职、聚智汇力、联动破解问题的活跃局面。据统计,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共提出意见建议2205件,协调解决件各类问题431件,有力促进一批事关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的解决。 探索建立“互联网+代表监督”APP应用平台,线下线上齐举、网上掌上并进,推动联络站“不打烊”式运行,实现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常态化和人大依法监督的刚性化,有效破解人代会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履职行为弱化的问题。据统计,截至4月,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平台累计反映各类民生问题20319件,已处理16785件,其余正在处理中,形成重在日常、贵在坚持的代表履职常态化良好局面。 建立激励机制促代表履职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长效激励机制,每年集中举办“人大代表风采”专题宣传,评选先进代表履职典型。2018年以来,先后评选通报表扬了206个代表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代表小组、优秀代表个人,选树了80名先进代表履职典型。 建立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领衔“重点督办”、市人民政府领导领衔“重点办理”、各代表团建议“集中督办”和跟踪督办“回头看”机制,对进站履职主题活动的代表建议建立和完善“马上办”“办后跟踪”等机制,推动代表履职活动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效。 把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全市绩效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对办理先进单位进行评选表彰。2020年,通报表彰了61个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及民生监督平台代表反映问题办理先进单位,有效激发承办单位工作积极性。 建立健全代表培训机制,连续4年举办优秀代表履职平台和代表小组负责人培训班、代表履职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先后组织4批次共250多名先进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负责人、代表小组负责人、人大代表,到贵阳、杭州、广州、桂林等代表工作较好的地市,重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履职应知应会知识技能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等课程,拓宽代表视野,激发履职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