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宾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轮换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牛鼻子”工作来抓,通过科学谋划,做到“六个坚持”,顺利完成驻村工作队员集中轮换工作。 坚持摸底全覆盖,注重靶向精准。对全区249个行政村(农村社区)现有资源、脱贫人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综合分析各行政村发展优势和短板及发展方向,选择82个重点村、5个乡村振兴任务较重村和2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作为“十四五”定点帮扶村(社区)。 坚持提高匹配度,做到因村派人。注重精准选派工作,先收集村屯发展需求,精准选派后盾单位,全力发挥行业帮扶作用。如对林业产业发展任务重的村,选派区林业局定点帮扶;对农业产业发展有潜力的村,选派区农业农村局定点帮扶。再根据后盾单位定点帮扶村情况,在单位内部择优、精准选派适合的驻村干部。通过努力,此轮选派工作村委、单位、队员的匹配度大幅提升。 坚持严把入口关,力求尽锐出战。坚持择优选派,压实各选派单位责任,严格把好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人选的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所推荐的人选必须经过单位党组(党委)讨论研究,确保把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较强、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农村一线。新选派的驻村队员平均年龄38.7岁,大学以上学历占82.9%,中共党员比例达64%。 坚持关爱有温度,确保保障到位。兴宾区开展驻村待遇落实情况全面排查兑现活动,在经费上确保所有费用落实到位,在工作安排上要求各选派单位妥善安置,在政治激励上一次性安排23名驻村队员作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推荐人选。在新队员入驻前,组织各乡镇对派驻村开展一次驻村条件大排查活动,发现基础条件不完善的情况立即进行整改。督促选派单位和乡镇党委全面排查落实宿舍、厨房、卫生间和床铺、被褥、蚊帐、电风扇、炊具、热水器、冰箱、办公座椅、安全设施等“三房九有”条件,为工作队员“拎包入住”提供必要支持。 坚持“薪火相传”,实现平稳交接。实施驻村队员工作交接“五个一”活动,在开展一次驻村条件大排查活动基础上,以乡镇分队党委为单位召开一次老队员座谈会、开展一次家庭走访活动,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引导大家把优良的作风和传统带到新岗位上。新队员报到时,各乡镇分队长或挂点领导逐村召开一次新老队员工作交接会议,并拟定一份工作交接清单,按清单签字交接。老队员带领新队员走村入户熟悉情况,“手把手”进行传帮带,确保轮换期间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坚持岗前培训,提升帮扶能力。在轮换期间,各选派单位结合本单位行业职能、资源优势以及新选派驻村队员的特点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培训,确保发挥因村派人的作用。各乡镇分队党委就驻村工作纪律、管理制度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对新选派工作队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尽早发挥作用。 截至4月27日,自治区、来宾市和兴宾区三级选派的89名第一书记、178名驻村工作队员全部驻村开展工作,并进行全员培训,确保驻村工作队员住得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力军、先锋队。(覃光浩 宋茜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