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进行启蒙教育的好地方,在散步休闲之余,随时都能感受到正能量。”一名家长牵着孩子的手,在一本本“书”前屡屡驻足,浏览着简短的文字,不时竖起大拇指称赞着身边平凡而伟大的好人。这是5月16日,笔者在武宣县二塘镇石耉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看到的场景。 精美的手绘墙壁画、“身边的好人好事榜”、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栏……脚踩凉爽的微风,信步走在错落有致的公园绿荫小道,在欣赏乡间美景的同时,笔者被这里释放的满满正能量所感染。 近年来,石耉村按照“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重点围绕“和谐”主题,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发展、努力传播正能量、强化红色精神引领等措施,凝聚思想、汇集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村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内外兼修”,助推乡村振兴。 生态美丽人宜居 行走在干净的乡间小道,整洁的农家院落不时传来爽朗的谈笑声。笔者见到77岁的李秀珍时,她正在庭院里清理被风吹落的花朵。谈及这几年生活的变化,这位在石耉村生活了40多年的老人激动地说:“以前村里全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没办法走,现在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村中还修了广场、增添了健身器材,每天晚上都有人打球、跳舞、散步,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石耉村的“脱胎换骨”是该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乡村振兴取得的实效。据二塘镇党委宣传委员李智介绍,村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创建工作,通过整合上级部门建设资金,在修建村委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新综合楼、完善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配套建设了生态鱼塘、篮球场、休闲娱乐广场、生态停车场等设施,还建设了集产业、休闲、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 此外,该村发动村民开展“三清三拆”、改厨改厕等整治行动,全面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修葺一新、生态宜居的秀美新村在田畴沃野绽放。 产业兴旺村民富 “田”眼无声惜细流,“稻”阴照水爱晴柔;小“莲”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笔者在石耉村田间看到的另一个生态美丽场景。 “前段时间花就已经开始开了。”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赵斌扬指着一大片荷塘告诉笔者,种植莲藕100亩,其中睡莲30亩、观赏莲70亩。每年4月至11月是睡莲丰产期,每亩可产3万株睡莲。采摘加工后可制成干花、香囊、米粉、面条等。“村民在这里干活,一天可有100元的收入。”赵斌扬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硬道理。据了解,为规模化发展产业,石耉村通过引进台湾龙头企业,引导本村返乡创业人士赵斌扬创建成立了荷韵莲藕种植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返乡人才+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推广发展规模化种植、产品品牌化经营,引进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和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安排本村剩余劳力、残疾劳力就业。 从2018年起,合作社每年举办一次荷花节,2020年7月还成功举办了红糟酸特色美食大赛和荷花文化旅游节,到场游客超万人。同时,石耉村还带动群众发展“双高”糖料蔗种植,建成5个“双高”基地1500余亩,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成风化人乡风纯 “这几年来,村里涌现很多好人好事。”村党支部书记赵宇仕介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中,13户村民还无偿捐让了土地。”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石耉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利用党员群众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百姓舞台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让村民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与此同时,该村每年都组织开展先进人物评选活动,评选优秀党员、优秀志愿者等“身边好人”,并在村中好人榜公布,大力宣扬榜样事迹,传播正能量。2020年3月,石耉村开展的“巩固脱贫成果,志愿者助农增收在行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播出。 良好家风是中华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它能照亮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石耉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开展“学党史扬家风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通过老党员讲述家风家训故事,让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学习党的发展史,对形成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动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两年来,石耉村先后获得“平安乡村示范村”“武宣县文明示范屯”等荣誉,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媒介播放相关内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2020年9月,石耉村获评第二批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