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以来,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怀揣梦想的“拓荒牛”,在党的领导下为来宾发展努力奋斗,奏响桂中大地最动人的旋律: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涉及的17项主要指标,基本达标率为76.5%;累计29.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2.1%降至零,同步与全国、全区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 今年以来,在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推动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再次奏响发展最强音: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排全区第4位。1-4月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良好增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9%,排全区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3%,排全区第2位;财政收入增长18.8%,排全区第6位,实现经济高位开局。 这份出色的“来宾答卷”,是来宾270万各族人民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最好的礼物。 壮大产业 挺起工业脊梁 工业兴,则全局兴。我市在工业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令人欢欣鼓舞。 “屏”什么“显”神通?5月21日至23日,2021中国(来宾)智慧商显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我市召开。众多业内精英和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来宾,展开激烈的思想碰撞,为来宾发展创新科技和数字经济带来新契机。 走进广西武宣东森有限公司的木板成品区,工人正在对中密度纤维板进行打包装车。该公司通过回收树皮、树枝等木材加工的边角料,生产中密度纤维板,产品全部销往上海、广东等地。 合山华臻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建设基本完成,3月14日试投产,30多元一吨的石块通过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将生产出2000-3000元一吨的产品。 …… 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翻过的“山”,是实现“十四五”奋斗目标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为此,我市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总要求,着力培植“工业树”,加快打造“产业林”。 我市坚持做好顶层设计,今年年初印发《奋战一季度、加力开新局工作方案》,把工业产业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引擎。 投资环境是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的重要因素。我市出台《关于推进工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在2021-2023年每年统筹5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重大工业项目竣工、工业企业上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工业企业产值贡献奖励和考核奖励。出台《来宾市“奋战一季度加力开新局”打好工业增产增效硬仗有关优惠政策措施》。 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发力,得益于我市为项目建设提供的“保姆式”服务。安排34名厅级领导和26名正副秘书长分别联系134个重大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贴心服务、“保姆式”服务。实行“一项目一专班”模式,对项目进行全周期的指导和服务。 此外,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市一方面大力推动糖、电力、冶炼、电解铝等4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另一方面,聚焦“三企入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壮大绿色碳酸钙、林木加工及林浆纸用、纺织印染、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打造新区 加快“东融”步伐 三江汇流,百舸扬帆。如今的三江口新区,满目春风,“金凤”来栖。 2009年,志光家具(象州)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三江口岸第一批“掘金人”; 历时三个多月、超百亿元的“仙鹤”林、浆、纸、用“一体化”项目缘定三江口; 今年3月23日,我市与南京市栖霞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三江口新区共同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3月30日,广西三江口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项目开工奠基,总投资188亿元; …… 谁曾想到,几年前,三江口岸还是一块块甘蔗地,河岸杂草丛生。 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三江口新区。今年初传来喜讯:来宾市三江口新区管理机构获自治区正式批复同意,标志着三江口新区管理体制改革获自治区层面认可。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曾多次深入我市调研,对三江口新区提出“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发展要求,并表示将三江口新区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打造成为广西实施“东融”战略的主平台、主阵地。 除自治区的支持和认可,三江口新区的高质量发展还得益于我市的高度重视和实施的“硬核”措施。 在推进三江口新区发展中,我市坚持“向内挖潜”,充分盘活新区的交通、资源、政策优势。 通过顶层规划、完善设施,强化对外引“凤”。随着跨越红水河的黄兰大桥顺利合龙,贯穿三江口新区的交通主干道来宾至象州石龙二级公路全线通车;猛山作业区一期已建成2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大仁作业区、中间村作业区等码头项目有序推进,大藤峡蓄水后可常年通航3000吨级船舶,水陆联运可直达粤港澳。 凭借优越的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本底等优势条件,经过近5年的艰苦创业,三江口新区这片总规划面积达228.81平方公里的“热土”逐渐打出了名气,已经成为来宾大开放大开发新高地,以及“东融”产业转移主阵地。核心区引进森林城、雅居乐、新东运、义来建材、易斯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茧丝绸产业园等10个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超900亿元。 夯实基础 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兴,则基础牢。曾经的桂中旱片,农民靠天吃饭。现如今,一栋栋“甘蔗楼”、一辆辆“水果车”随处可见,群众的生活如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在桂中大地徐徐铺开。 全市粮食产量71万吨;建成“双高”糖料蔗基地107.5万亩;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12.8万吨、165万吨、145万吨、5.9万吨以上;创建各类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312个;现代农业再添金凤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字号”招牌。 这是过去五年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稳住“米袋子”、丰富“菜篮子”、鼓胀“钱袋子”取得实效的生动例证。 作为种蔗大市,我市坚持以“稳住糖、延伸糖、超越糖、做强糖”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糖料蔗高产优质高效基地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107.5万亩。 蔗渣中90%以上蔗髓回收送锅炉燃烧用于发电;粗蔗渣作为造纸原料;利用甘蔗纤维加工环保餐具;变“废糖蜜”为宝,生产高活性酵母……当前,我市初步建成广西乃至全国最完整的糖业循环经济基地,形成制糖、浆纸一体化、酵母及其抽提物、生物肥等30多个产品的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海升柑橘基地,罐体车开进垄间洒药除虫;在数字甘蔗示范应用基地,实现“水肥一体”智能灌溉……在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处处呈现现代农业新气象。 针对桂中旱片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我市以产业园建设为契机,着力以“两个升级”摆脱困境。一是传统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按照“生产+加工+科技”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要求,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做强蔗糖这一主导产业,将零散种植转变为集群式发展,做大规模、做优产品。二是特色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桂中治旱工程效能,推动灌溉区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精品果蔬、名贵花卉等,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 办实事,暖民心。秉承为民谋福利的初心,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用一件件、一桩桩好事实事,让党旗在百姓心中熠熠生辉。 市人民医院成功创“三甲”,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骨科专家博士工作室,医疗水平明显提升。 市人社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创新“零工车间”“对标用工”等服务,今年已为市工业园区企业新招录员工2000多人。 午夜时分,市公安局兴宾分局的民警不辞辛劳,向“噪音污染”重拳出击,还市民安静甜美的夜晚。 “仅仅两个多月,房屋面貌焕然一新。”武宣县武宣镇清水村盘龙屯村民梁桂对乡村风貌提升农房改造工程的速度非常满意。 今年以来,我市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从小事入手、从实处着力,梳理制定为民服务清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善弈者谋势。市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的重大政治任务,印发系列方案,进行重点研究部署。实行“党委(党组)书记负责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推动各级各部门为群众办好一批实事、加快开竣工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创建一批工作品牌。 我市还坚持学习实践同步推进,以提升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为目标,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 同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邀请市直重点部门负责人以及社区干部代表、志愿者代表、小区居民代表等,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学党史践‘三新’促发展”大讨论活动,针对市民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召开项目清单评议会、专题节目访谈等形式,集中听取、发布承办部门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强化责任倒逼任务落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中旬,各县(市、区)共为群众办实事1554件,市直机关单位协调解决涉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600多项。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伴着“十四五”号角,来宾上下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扩大开放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推进工业强市,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举措,闯出一条符合来宾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