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榨季,全市糖企进厂原料蔗853.5万吨,混合产糖率13.58%,制糖及综合利用产值超100亿元,其中综合利用产值40亿元以上,各项指标均居全区前列,创历史新高,提前3年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糖业降本增效任务。从蔗田到车间,“降本增效”成为我市纵深推进糖业改革的主要突破口。 当前,我市按照“稳住糖、延伸糖、超越糖、做强糖”的发展思路,在加快糖业转型升级、推动糖业“二次创业”中,全面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抓好传统制糖企业升级改造和糖料蔗基地建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构建平安和谐糖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稳住基本盘 激发新动能 全力推进糖料蔗高产优质高效基地建设,是稳住糖业“第一车间”的重要抓手。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107.5万亩,建成10000亩以上连片的“双高”基地22个、3000亩以上片区49个,平均亩产1.5吨以上,含糖分15.3%以上,比非“双高”基地增产2.5吨以上。 2016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广应用高产高糖良种、健康种苗,把高产高糖列为甘蔗新良种和主栽品种,全力打造“全国蔗糖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引领区”,高标准建设10000亩一、二、三级糖料蔗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年可供50万亩蔗田用种。 基地建设标准化、品种推广良种化,让甘蔗更甜,也让效益更“甜”。全市糖料蔗进厂量由2016/2017榨季的665万吨增长到2020/2021榨季的853.5万吨,蔗农种蔗直接收入从33.9亿元增长至44.1亿元;甘蔗良种推广基本实现全覆盖,蔗农亩降本增收500元以上,种蔗年总收入达44.11亿元,同比增加6.26亿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3500元。 订单手中握 种蔗心不慌 2017/2018榨季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对糖料蔗购销市场的协调和监管,积极探索推行规范化订单农业,稳定糖料蔗收购价格,推进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 从“手中有粮心不慌”延伸到“订单手中握,种蔗心不慌”。糖料蔗订单合同的签订,让全市蔗农吃上了“定心丸”。2020/2021榨季,全市甘蔗种植面积173.2万亩,签订订单合同69162份、172.71万亩,合同签订率99.72%;核准备案合同69162份,备案面积171.19万亩,占种植面积比例98.84%,全面完成糖料蔗订单合同目标任务。 2017/2018榨季,我市在全区率先缩短蔗款兑付期限,由之前糖料蔗进厂3个月兑付完蔗款,缩短为1个月兑付完毕,大幅缩短蔗款兑付期限。《来宾市糖业榨季蔗款兑付管理制度(试行)》出台后,2019/2020榨季,全市13家糖厂在市城区范围内付清蔗农所有欠款,实现了蔗款兑付制度化。 延长产业链 实现新突破 组建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提供整地、种植、管理、收割的“一条龙”式机械化作业服务;通过托管模式,真正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化大机具的衔接,生产成本每亩下降200元以上……我市扶持当地农机合作社发展,全程机械化为蔗糖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引擎。 2020/2021榨季,我市共组织甘蔗收获机械150多台(套)投入机收作业,机收进厂原料蔗32.17万吨,同比增加17.17万吨,增长114.5%,全市甘蔗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70%。 此外,蔗渣中90%以上蔗髓回收送锅炉燃烧用于发电;粗蔗渣作为造纸原料;利用甘蔗纤维加工环保餐具;变“废糖蜜”为宝,生产高活性酵母……当前,我市初步建成广西乃至全国最完整的糖业循环经济基地,形成了制糖、浆纸一体化、酵母及其抽提物、生物肥等30多个产品的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成效初现。 通过深入推进制糖企业兼并重组,近年来,我市形成以东糖、南糖、广糖和湘桂集团为主的糖业集团化发展格局,四大集团占全市食糖产能90%以上,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延链补链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