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发展事关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今年以来,我市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基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全市农业经济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8%,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5%、牧业增长15%、渔业增长5%。 守好“粮袋子” 稳住基本盘 旱地变良田,稻海泛金光。经过“旱改水”项目改造后,兴宾区迁江镇阮云村迎来了久未的夏粮丰收。“种植的水稻大获丰收,大伙现在是乐开了花。”村民覃旭明说,随着耕地品质的不断提高以及种收模式改进,让他们增产增收更有保障。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袋子”装得够不够、好不好事关大局稳定。今年以来,我市牢牢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千方百计为群众提供春耕生产指导服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大投入完善提升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以科技支撑,倡导科学种植,鼓励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有效带动了群众稳定粮食种植。同时,加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补等资金的发放,让群众在种粮中享受到切切实实的政策“红利”,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当前,2020年自治区下达给我市的种粮补贴资金4232万元,已经完成发放。 截至目前,全市春播粮食面积121.88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230.5万亩的52.88%,其中早稻插秧83.94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82.8万亩的101.38%。上半年粮食生产达到预期目标。 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提档升级 总投资34亿元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花落”兴宾;忻城南方牛都项目练江基地竣工投产,现存栏牛9000头……上半年,我市农业产业掀起了一股“大干快上”的热潮。 项目支撑有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持续加快,不仅使生猪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也有力推动了家禽产业、现代渔业、水果蔬菜产业的提档升级,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当前,已有11家国内外生猪龙头企业落户我市。截至5月末,全市生猪存栏105.59万头,同比增长99.66%;上半年生猪出栏82.6万头,同比增长30.5%,生猪产能已全部得到释放。 与此同时,我市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推广和打造稻鱼综合种养、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一批新项目和经营新模式,使产业结构合理化、绿色化、高效化,也使金秀红茶、武宣牛心柿、忻城糯玉米、象州沙糖桔、合山坚果等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产业根基稳 振兴士气足 合山市北泗镇北泗村发展葛根种植风生水起;在忻城县古蓬镇上浪村实行科学化标准化养蚕模式,推动产业焕发新活力……如今,我市各地抓产业促振兴的热情高涨,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力发展致富产业。 当前,我市以中央、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据统计,全市发展县级“5+2”特色产业的脱贫户7.2765万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12%;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覆盖的脱贫村269个,实现全覆盖,累计带动脱贫户17895户。 随着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我市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不断壮大,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57家、家庭农场2074家,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此外,各县(市、区)已制定2021年产业发展计划,并确定县级“5”、村级“3”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发展“5”和“3”特色产业脱贫户64727户,产业覆盖率达8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