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两旁文化墙上的图画栩栩如生,农家庭院干净整洁,北回归线广场上红旗迎风飘扬,周边的绿树下10多位老人有的在纳凉聊天,有的围在石桌边下棋……9月5日,秋高气爽,笔者走进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雅度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然而4年前的和律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坑洼不平的道路,垃圾随地可见,门前庭院到处乱堆乱放,家里的污水排到村道中间,村民文化生活单调,这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和律村的发展。那么,短短几年时间里,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个杂乱无章的村庄,一跃成为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答案就是强化党建引领聚力乡村文明建设。 用党规引领村规 让“旧风俗”变“新风尚”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员既是移风易俗的领导者、推动者,又是实践者、示范者。围绕“党委领航、党员领头”,和律村从党员干部抓起,出台党员干部“治陋习、树新风”相关规定,发挥村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以党建引领村规民约的制定,以党规引领村规。 村民老黄打算在二儿子结婚时,拉大拱门、铺红地毯和请10辆小轿车接亲,以显示气派,宴请宾客50多桌以上。后来,在村委干部宣传劝导下,老黄取消了气派拱门地毯,接亲车辆只用了三辆车,酒席也只请了13桌的亲朋好友简单热闹了一下。此举在村里产生了强烈反响,被当地青年广泛效仿。 和律村党委书记韦恒焦介绍,这些都是《村规民约》带出来的文明新风尚。近年来,村党委组织开展“党员榜样在身边”“支部建堡垒、党员做先锋”等活动,在“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整治中狠抓党风,要求党员干部不得违规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事宜,并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严厉查处。 用党风引领民风 让社会风气正起来 不办生日酒,简办婚丧酒,是和律村雅度屯党员统一的良好家风。韦祖昌一家在广东工作生活,其75岁的父亲和73岁的母亲留在村里生活。由于长年不在父母身边,韦祖昌总感觉亏欠父母很多。今年“五一”期间适逢父亲生日,韦祖昌专程从广东赶回村里,打算给父亲大办一次祝寿酒席。当他把想法告诉父亲时,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领情,还给他上了一堂“党课”。原来,韦祖昌的父亲是村里的老党员,一生勤劳朴实,从未摆酒过生日,除了结婚办了一次酒席请了9桌客人,从未操办过任何酒席。这种不大操大办的家风,他想很好地传承下去。 和律村创新将家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党员带头亮身份、立家规,以“好党风”引领“好家风”促进“好村风”。根据就近、就亲的原则,通过1名党员联系若干户非党员家庭的“1+N”模式,发动村民立家规家训。目前和律村1697户家庭,有1500多户有了家规、家训,督促自己,也教育了子孙。 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党风与社会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正则民风淳。 “每年重阳节,我们全屯的老人都一起吃饭一起祝寿。”78岁的村民韦老伯提到重阳节特别开心。据他介绍,每年的重阳节前,屯里由屯党支部牵头,屯理事会和青年会召集募捐宴请60岁以上老人,请文艺队给老人们表演节目,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统一给老人祝寿,让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免除了单独办寿宴的互相攀比,“留守老人”不感觉孤单,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能放心工作。 用党建引领产业 让“双文明”两翼齐飞 乡村振兴,还需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树立模范标杆。和律村探索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子,激发全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带动群众致富。 村民何开峦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外地打工十几年,虽然小有储蓄,但生活一直漂泊不定。2016年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他入股创建兴农哈密瓜合作社,2017年又投入40多万元创办了金星生猪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党员”“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吸纳近200户农户入股经营,实现户年均增收5000元,带动600多人致富。 “何开恋是我们村的经济能人,是他带领我们发展哈密瓜产业。”村民陈小莉说。截至2020年,和律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15元。 “以前我们都羡慕城市的生活,现在轮到城里人羡慕我们的生活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乡风文明,每天心情都很舒畅。”据韦恒焦介绍,因为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有好几个已到镇上或县城买房的村民,现在又回村里建新房子住。 经过几年的打磨,和律村不但于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还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村党委先后获评自治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2016-2019年度来宾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