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一组数据清晰可见:2020年,全市完成36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现交易额2204.6万元,与2019年同比实现双倍增长;完成备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现有高企保有量达44家,同比新增22.22%;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3家,同比新增211.76%,自治区瞪羚企业2家,实现零的突破…… 当前,我市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项科技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创新来宾”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加大成果转化 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新时代,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今年5月,一场聚焦行业新热点、跨界融合产业新应用、“屏联生万物”与“智显创未来”的风云际会——2021中国(来宾)智慧商显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我市召开。众多商显大咖云集来宾,碰撞思想、共谋发展,彰显来宾建设智慧商显全产业链城市的“志”向与信心。 创新驱动是发展形势所需。尤其对于来宾,由过去以传统农业转型而来的新兴城市,更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弯道超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聚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加快培育打造了一批优势重点产业。 通过完善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攻关研发技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让一些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2020年,我市获批立项国家、自治区、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40项,争取到上级资金近3000万元,撬动企业投入科研资金2.32亿元。其中,广西中金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氧硫混合型铅锌矿尾矿资源化和减量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获自治区201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破解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绿色节能降碳关键技术,获自治区2020年度科技技术发明三等奖。 释放改革红利 激发科创新动能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3家,同比新增211.76%,自治区瞪羚企业2家,实现零的突破……随着我市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完善,政策“磁力”效应突显,加之社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优化,我市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通过落实“广西科改33条”、出台“来宾科改21条”等科技创新文件,我市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由于协同创新成效突出,“广西(来宾)中沛光电科技共建共享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创新经验入选自治区改革办、科技厅2020年五个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推广案例之一。2020年,我市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广西科学院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以“学院+政府+企业”模式,筹建广西科学院来宾分院,为推动科技创新夯实基础。 筑巢引凤,注入“活水”。为给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金融助力、税费减免等一项项“大礼包”也相继出台落实。当前,全市共有19家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到“桂惠贷”(科创贷)26215万元,贴息金额729万元。2020年,全市企业享受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税费减免9000多万元,同比增长529.91%,获得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性后补助、研发奖补资金874.6万元,同比增长近四倍。 聚焦重点产业 助推高质量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要以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转型升级。 当前,全市聚焦“345”重点产业,大力推进实现制糖及综合利用、能源电力、金属冶炼三大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通过到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先进发达地区招商,引入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动精品碳酸钙、木材加工及高端家具家居、民族及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同时,抢抓机遇,实现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纺织、绿色化工、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号角声声,鼙鼓阵阵。随着市第五次党代会闭幕,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在“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加大创新创业人才聚集,以科技赋能,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