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到樊树森(左二)家走访,了解潘世宣烈士的相关信息。(忻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潘世宣?这不就是我们家族的一位叔公嘛!”9月7日,忻城县城关镇加仁村党支部书记陈建玲回家时,无意间与家人聊起为忻城籍烈士潘世宣寻亲一事,其丈夫突然一拍大腿,兴奋地说道。 潘世宣,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幸牺牲,时年18岁,现安葬于黑龙江省富锦市烈士陵园。今年3月,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将“为烈士寻亲”工作列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6月,忻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接到为潘世宣寻亲的信息,由此展开了漫漫寻亲路。 “刚开始,我们只知道潘世宣是‘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人’,其他信息一概不知。”据忻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黄龙介绍,为早日帮烈士回家,该局立即召开“为烈士寻亲”工作布置会,部署“为烈士寻亲、送英雄回家”工作,并将工作布置到全县12个乡镇的退役军人服务站。“不管多难,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找到烈士的家人!”黄龙说。 与此同时,忻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致电黑龙江省富锦市民政局、富锦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得知潘世宣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并辗转找到其在世的战友樊树森。 据89岁的樊树森口述,1950年10月,他与潘世宣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应征入伍,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警卫和通讯员,当时两人年仅15岁。不久,长津湖战斗打响,20架敌机不断向我方阵地轮番轰炸,炮火十分猛烈。在此次守卫阵地的战役中,我方领导指挥有力、官兵团结一致,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共歼灭敌军100多人,击毁敌机6架,缴获敌军武器一批,取得最后胜利。潘世宣在战斗中表现突出,但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牺牲在战场。 经过与樊树森的沟通交流,忻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把潘世宣的家乡范围,缩小至原忻城县六区(现忻城县城关镇加仁村、河池市宜州区、都安县)。经过忻城县、河池市宜州区、都安县三地相关部门联动走访,忻城县武装部耐心核查同年入伍人员档案,9月7日,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忻城县城关镇加仁村传来好消息——烈士潘世宣的家找到了。 陈建玲说,听到寻找烈士潘世宣的信息,她的丈夫立刻想起河池市宜州区福龙乡弄丁村龙浪屯有一位牺牲在外地的烈士,名叫潘世宣,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潘世宣排行老五。得知丈夫认识潘世宣,她当即将这一消息告知忻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根据掌握的信息,忻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潘世宣的侄孙——加仁村村民潘海军。听闻自己是烈士亲属,潘海军激动地表示,从记事起,自己就经常听奶奶和父亲讲,家里有一位五叔公,1950年参加革命,1953年牺牲在朝鲜,其他具体情况家人则无从知晓。他说,家里曾留有五叔公所在部队寄回的遗物:2套军装、1件雨衣、1双牛皮大头鞋和1枚纪念章。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遗物未能保存下来。多年来,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这位亲人。“我奶奶和父亲去世前,都还在念叨着五叔公,希望能找到他的埋身之所,让他魂归故里。”潘海军说。 “我母亲从来没有忘记家里的那枚奖章和那双牛皮大头鞋,找到哥哥潘世宣的墓地是她多来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潘世宣的外甥女潘翠云听闻消息后泪流满面,连连向工作人员道谢。 此时,在黑龙江省富锦市烈士陵园中,有一块黑色的墓碑上清楚地印着:潘世宣,男,原籍广西忻城县六区,生前任X军X师X团战士,于1953年4月5日牺牲。一束菊花正傲然绽放于墓碑前,向牺牲的先烈致以最深切的缅怀。 确认烈士具体身份,帮助其找到亲人和家乡,是忻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今年6月起,该局将“为烈士寻亲”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9月10日,共为安葬在东北三省、朝鲜等地的7名忻城籍烈士找到亲属,烈士寻亲率达100%。忻城县的“为烈士寻亲”工作得到自治区及来宾市肯定,受到烈士家属、社会各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