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刊讯 (记者 杨晓华 实习生 曾 敏 文/图) 忻城壮族织锦技艺、象州古琶茶制作技艺、武宣石头画、兴宾良塘馍、酿血肠……4月20日,“壮族三月三·非遗美食民俗一条街”体验活动在市民舞台旁举行。在非遗产品展示区,壮锦、金秀瑶族织绣、武宣石头画、武宣竹编等吸引市民驻足观赏,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市民(右)在体验金秀瑶族织绣。 44岁的赵丽红来自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桂田村,当天在现场展示机杼织绣,吸引许多市民来拍照合影。她说:“我跟赵凤香老师学了一年,越来越喜欢我们瑶族的织绣。” 赵凤香是我市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瑶族织绣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在民间开办培训班传授瑶族织绣技艺。赵凤香告诉记者,此次参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展示瑶族织绣技艺,让非遗走入大众生活,提高非遗文化的可见度、认知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珍藏的记忆,也是一个地方文化脉络的延续。今天的活动让非遗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以老百姓乐于参与的方式进行传播推广,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不断传承下去具有重要意义。”我市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忻城壮族织锦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兰培文说。 “之前在电视上见过忻城织锦,今天亲眼观看和触摸,更加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市民韦女士感慨道。 在体验活动现场,50岁的何女士正在磨米、磨豆,充满新鲜感。“小时候家里有个大石磨,推起来需要很大力气。几十年不推磨了,今天这个磨很小,忍不住体验一下,感觉小时候的记忆又回来了。”何女士说,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制作和品尝传统美食。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科的何莹告诉记者,“壮族三月三”前夕,该局特别组织“象州古琶茶制作技艺”“忻城壮族织锦技艺”“瑶族织绣技艺”等来宾自治区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展,积极宣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示来宾文化底蕴,提升来宾文旅魅力。今后我市将持续开展非遗传播活动,让非遗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