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嬗变升华。建市20年来,来宾城市建设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红水河畔新兴的“桂中水城”,正日益崛起成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如今的来宾,城市框架已然形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格局日趋完善,城市道路、市政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都令人刮目相看。 ——城市框架拉开,城市空间有序拓展。 自建市以来,我市重点建设了中心组团、来华教育组团、华侨投资区和城北商贸四个组团,并已形成一定规模,至今城市建成区面积约53.88平方公里,主城区基本形成了以柳南高速公路和红水河两条城市空间发展主轴线为依托,旧城区、河西区、城北区协调发展的“十字轴线,一城三区”城市框架,主城区建成面积从建市前18平方公里提升至2021年53.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1.8%提升至49.11%。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 近年来,来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柳南客运专线建成运营,来宾市迈入了高铁时代;永鑫大桥等4座桥梁建成通车;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内外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地下管网、给水、排水、通讯、供电、环卫、管道燃气等设施日趋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一批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2013年以来,来宾市先后被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等称号;2014年9月被列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2022年10月来宾市获自治区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建市以来,新增和改造城市道路总长265.36公里。 ——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极大改善,城市品位快速提升。 着力打造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景观和红水河北岸节点景观,建成滨江园A区沿河绿化带等36个街旁公园、小游园,完成“两纵两横”道路(即维林大道、迎宾路、桂中大道、盘古大道)景观提升改造;积极推进“桂中水城”项目建设,“四湖十三渠”水网架构基本建设完成,富有壮乡特色的“桂中水城”魅力初现,人居环境品位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榜单,2019年、2020年来宾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跻身全国第一,多次水环境质量排名均位居全国前列。 ——城区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保障民生成效显著。 先后实施“五个一”“四个二”“新四个二”、消除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等规划建设,市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由设市时的18900人增加到现在的76281人,增长400%;普通高中在校生由17543人增加到30716人,增长175%;中职在校生由3105人增加到12600人,增长405%;驻来宾高校在校生由0人增加到29060人。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21个,2022年全市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90个;累计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72786套,基本建成65642套,解决了7.3万户城镇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