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兑换的抽纸25分、生抽8分、洗洁精10分,加起来一共43分。”近日,在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爱心超市,果达屯村民小组长罗军拿着用积分卡兑换的物品高兴地说,“用劳动换取积分,再用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这个机制定得好,村民很喜欢。” 近年来,忻城县马泗乡坚持以“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为载体,积极探索“一约、一卡、一市、一榜”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积分卡、爱心超市、红黑榜等形式,深入开展各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用“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头雁”引领凝聚工作合力 一个村的发展,关键在于“头雁”引领。马泗村从党员干部中选派熟悉基层党建工作、政策水平较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作为“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工作试点指导员,在政策宣传、活动实施、解决难题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服务。 村党组织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激励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实施“一对多”带动模式,每名党员包保30~40户村民,负责指导带动村民参与积分管理,党员上门指导率达到100%。 “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机制执行,虽只有一年时间,但成效明显。现在,马泗村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摈弃了‘等、靠、要’思想,主动参与清洁劳动、志愿服务等乡村文明活动,村民间更加团结、和谐,村容村貌也得到极大改善,这些成效为创建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夯实了基础。”马泗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蓝国民说。 积分赋能制度稳步实施 马泗乡采取“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率先在马泗村果达屯开展试点工作,以“果达经验”为样板,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示范点。通过制定《马泗乡推行“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工作实施方案》,详细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细则,以户为单位核发积分卡,每户每年基础分为50分,实行正面清单加分、负面清单扣分,并以月为单位进行积分累计。每月评分由积分管理委员会对积分情况进行公示,实行加分上“红榜”、扣分上“黑榜”。 依托爱心超市,将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各项事务通过“积分制”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参与志愿服务可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即在爱心超市兑换获得物质奖励,通过积分评比获得“精神文明家庭”“积分之家”“模范家庭”等精神奖励。2021年以来,马泗乡共涌现出2户县级文明守法户、4户县级十星级文明户、1户县级文明家庭,1个市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守法村、2个文明守法屯。 “塑型铸魂”助推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马泗乡坚持把用好“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作为激活基层治理主体、助推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将村民践行村规民约情况与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等切身利益挂钩,让村民争相“攒分”,凝聚合力,激发干事劲头,村民纷纷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抢着干”的人越来越多,“站着看”的越来越少,有效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在“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制度的激励下,村民不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行动换积分”“用积分兑物品”成为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2021年7月至今,果达屯村民在12个月内共赚取了3000多积分,这不仅是全体村民交出来优异“答卷”,更证明了“党建+积分”已深深植入乡风文明基因中,成为乡村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红色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