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兰荣 石兰荣曾担任兴宾区平阳镇弄洛村村委主任。他带领村民,历经二十载将弄水屯的天堑开辟成通途,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弄水屯位于弄洛村委最北部,处在群山环绕之中,出行只能手脚并用翻越陡峭的石阶路,层层山岭挡住了村民发展的脚步。1997年,石兰荣任弄洛村村委主任,向弄水屯村民承诺,不管如何困难,一定要为乡亲们解决出行难题。 “马上向县政府申请资金补助,一定要把这条山路打下来!”为争取资金,石兰荣与几个同伴向村民集资了2700元,用于往返来宾的路费等支出。一次不行就跑两次,第二次材料欠缺就去第三次。不曾想,“化缘”之路不仅坎坷,还遭到村民质疑:“石兰荣跑了几趟把2700元都挥霍一空了吧?”“你们不用担心,这条路拿不下来,我去挑煤挖矿也会把大家的钱还上!”石兰荣跑了8趟,历时两年,最终争取到11.87万元“巨款”用于修建道路。时隔二十年,石兰荣依然清楚地记得这笔钱的数额。 修路经费不足,村民只能自己动手干。2000年,石兰荣正式带领“愚公团队”开凿新路。那时候弄水屯人口不过200人,青壮劳动力更是稀少。石兰荣带着30多名村民,分成6个小组,用斧头、簸箕和木头做成的“钢钎”,组成一支施工队,吹响了修路“集结号”。 大石山区,手工修路何其困难。在修路的宽度问题上,部分村民主张修建只通人和单车行走的道路即可,没必要大刀阔斧把路面修得太宽,剩下来的钱用于投入生产。“必须把路建好建宽。未来社会发达了,这羊肠小道怎么发展?”石兰荣急得拍了桌子,他力排众议要求把路面拓宽到3米多,并亲自拿着尺子去量,不够宽的必须重修。弄水屯通往弄某屯4.7公里的石阶上,每年9月到11月农闲时,石兰荣带领6个小组热火朝天地开山劈石,12月至次年8月则专心回家搞生产。 巨石被一斧子一斧子敲碎了,碎石一担子一担子挑上来。2005年,历时5年,石兰荣带着30多名村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像愚公移山一般,终于把弄水屯通往弄某屯的4.7公里的石阶路修成砂石路,打通弄某屯与外界的联系。“把这条路打通,是我当村委主任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大家都称之为功德工程,其实过誉了,我觉得这都是应该的。”石兰荣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语气云淡风轻。 原以为把石阶路变成砂石路就安心了,谁知修路工程才刚开始。由于砂石路路基不牢固,每年汛期一到,洪水就将半条路冲走,路面上显露出狰狞的巨石,极易伤人。暴雨过后,碎石路上总能见到石兰荣带领村民补路的身影。这样反反复复地修补直到2017年才结束,当地政府在砂石路基础上建成水泥路,弄洛村实现道路硬化,石兰荣这才光荣“卸任”。至此,石兰荣为践行当初的承诺,带领村民修路整整20年。(市文明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