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网—来宾日报讯 (记者 艾粤敏 王明三 通讯员 韦万鲜) 雨生百谷,万物春生。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春耕春播进入关键时期。今年以来,得益于桂中治旱工程的通水运营,我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机械和人工插秧的忙碌景象,一畦畦的稻田披上了“绿装”。 4月20日谷雨当天,记者在兴宾区迁江镇乐英村的桂中治旱工程石陵主干渠乐英段看到,汩汩清水顺着田间疏通的灌溉渠流进农田。环顾四周,水稻在清水的滋润下直起了腰,显得生机勃勃。 “以前种地得‘看天’,什么时候下雨水库有水了,什么时候才能播种。”乐英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周中山告诉记者,近两年天气比较干旱,冬季水库干涸,晚稻插秧时都灌溉不了整季的田,晚稻缺收、缺产是常事。自去年桂中治旱工程试通水后,全村3200多亩农田灌溉有了水源保障。 “水源有了保障,关键还要引水。”周中山说,村里有条2000多米的思英渠,是灌溉全村良田的“主动脉”之一,但渠道年久失修,淤泥堆积、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农田引水灌溉进程。修复水渠、引水灌溉,成了村民的殷切期望。 群众有所呼,党委政府有所应。为打通农田灌溉用水的“最后一公里”,乐英村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实地勘查灌溉水渠,查找问题症结所在。 今年2月底,乐英村利用村集体经济资金2万余元开展修渠工作,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示范带动下,60多名村民带着镰刀、铁楸、锄头等工具,积极投工投劳。“开闸,放水!”3月23日,随着潺潺清流奔涌而下,思英渠正式通水。 周中山告诉记者,像思英渠这样的“主动脉”,村里共有3条,目前均已修复通水,村民插秧比往年早了大半个月,有了水流灌溉,很多撂荒地也得以耕种。为防止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乐英村还利用村集体资金硬化部分水渠,有效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如今,贯穿乐英村所有良田的支渠均已疏通,群众春耕生产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我家的12亩地都‘喝’上了桂中治旱工程引来的水,今年丰收有望啦!”村民覃方德告诉记者,现在水渠畅通,不用再像以往那样拉电线、接水泵、抽水浇灌,稻谷产量也不会因为干旱而减产。 据介绍,桂中治旱干渠迁江段全长17.5公里,惠及10个村委76个自然屯,受益耕地面积约10万亩。“自干渠全线通水后,迁江镇党委、政府把做好扩渠清淤工作作为保障春灌、发展春耕生产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宣传动员等方式,早安排、早落实。在春耕备耕时期,积极发动群众清理修整旧水渠,并动员乡贤参与建设,贯通引水入田渠道,为春耕生产打下坚实基础。”迁江镇党委书记谭广厚表示,当地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在全镇打响修渠保灌攻坚战,让桂中治旱工程通水福利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