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6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现场推进会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召开,武宣县在会上作现场交流发言。近年来,武宣县人大常委会把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融入人大监督和代表工作全过程,为奏响民族团结之歌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加强学习 唱响“主旋律” 近两年,武宣县人大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集中辅导、警示教育、主题党日活动110余次,在人大系统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民族法律法规、党的民族政策相关学习。连续两年向全县957名各级人大代表发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聚力共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倡议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于每一名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职工心中。 同时,成立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宣讲团,在全县范围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讲活动累计20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次。 监督惠民 解决“烦心事” 近年来,该县通过代表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听取报告等方式,对少数民族地区资金使用、医疗保障、扶贫就业、少数民族教育等情况进行持续监督,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助力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整合全县乡村民俗节庆文化调研成果,并编纂为《武宣传统民俗节庆文化专题调研成果汇编》一书。 此外,该县连续两年在乡镇人代会上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政府决策从“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普遍肯定,共票决出122个项目,总投资约15699万元,涉及安全饮水、道路建设等方面。 代表聚力 架起“连心桥” 在保障各少数民族政治权利上,该县在2021年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注重保障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选出的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占全体代表的68%;邀请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参与视察、检查、调研等监督活动80余次。 该县还注重发挥少数民族人大代表作用。一方面,在“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日中,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通过山歌、舞蹈、美食制作等方式,向外展示武宣民俗风土人情,展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驻武宣县的全国、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自治区人大等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等建议,进一步向上传递少数民族群众的呼声。该县还推行“联络站+民族团结”工作模式,东乡镇文旅兴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站内代表积极宣传古建筑文化保护的方法、意义,并组织开展古建筑文化保护活动。牵头向社会募集资金10万余元,修缮了凤鼎书院、下莲塘将军第部分民居,武宣东乡观音诞和客家黄酒先后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