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武宣县三里镇胭脂李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时下,胭脂李进入采收季节,陆续上市,成为炙手可热的时令果品。 “向阳花木易为春”,长乐村委赖村屯村民赖程前的胭脂李比其他村民种植的李果成熟得更早一些。赖程前的果园位于半山腰上,光照充足,让他的李果得以抢先上市,卖个好价钱。5月31日,赖程前请了七八个村民帮忙采收胭脂李,他负责用三轮车将装筐的李果拉下山,运回村里,通过电商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今天我们村接到电商订单5000公斤,基本上供不应求。”据赖程前介绍,由于护理得当,今年的李果产量更高,果质更好,目前市场批发价为每公斤10元~14元。他家种了30多亩李树,保守估算总产量约2万公斤,今年仅种果一项,收入就不低于20万元。 物以稀为贵,赖村胭脂李却以果质上佳抬高身价。胭脂李因表皮有一层薄薄的盐霜,恰似女子抹的脂粉,故而得名。表皮上的盐霜用手轻轻一擦即可除去,轻咬一口露出鲜红的果肉,味道酸甜可口,是消食开胃、止渴生津的绝佳果品。据了解,目前胭脂李处于采收早期,再过10天,果子的甜度会逐步升高,届时又是另外一种风味。 赖民全是赖村有名的果农,1989年开始种植李果,此前种植的三月李等早李,售价处于低端。近年来,随着胭脂李声名日盛,深受广大顾客青睐,赖民全也开始改种胭脂李。“胭脂李每年施三次肥,开花前期打两次农药,每棵果树一年的护理成本约15元。”赖民全说,目前种植胭脂李约6亩,再过半个月就迎来采收期。 笔者在赖民全等果农的果园看到,不少果树都用一张洁白的纱帐覆盖着。果树为何住进“帐篷”?赖民全解释,为了保证胭脂李果质的原生态,他们不喷洒任何农药,采取物理隔离的方法防止果蝇叮咬。去年,当地政府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购买了1500多张防虫网罩并分发给农户,试验探索果树护理新技术,获得成功。受到特殊保护的胭脂李个大味美,平均10个~12个重量就可达到0.5公斤。 胭脂李成了三里镇不少农户的“摇钱树”,赖村连片种植的早李约有1000亩。三里镇党委书记李永介绍,今年气候温润,非常有利于胭脂李生长,李果喜获丰收。“为了扩大水果销售渠道,我们引进了电商,让直播平台到果园直播,提高胭脂李的知名度。”李永说,下一步,将继续引导群众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群众通过种植胭脂李实现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