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来宾,最大的感觉是平安。” “投资在来宾,最放心的还是平安。” …… 这是众多市民和客商对来宾发自肺腑的评价。 2002年建市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来宾政法机关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四大职责使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来宾、法治来宾,守护百姓生活平安幸福。 一项项荣誉、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来宾政法机关的成绩:连续20年获评“自治区平安市”,多次获评“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市”荣誉;群众安全感测评得分稳步提升,2014年至2019年连续5年位居全区前五位,2019年上升到全区第一,突破历史最好排位。 科技强警显神威 保一方平安,造福一方百姓。市委、市政府精心部署、扎实推进,作出“人往基层走、财往基层流、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决策。 建市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县两级综治经费均纳入财政预算,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政法部门公用经费大幅增加。目前,公安机关“三基”建设成效显著,各级中心法庭全部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加强,并建立健全“雪亮工程”、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社区(村)警务室、群防群治组织等大防控体系,基层治安力量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网络进一步织牢织密,治安状况日益好转。 我市还全力推进智慧政法建设,“雪亮工程”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约2.21亿元建成全市“雪亮工程”总平台,共汇聚接入视频4.8万余路,基本完成对重点场所及主要道路的覆盖,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建设目标。完成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试点建设,实现案件全程网上办理、智能辅助提升效能、执法监督及时跟进,以及驱动跨部门办案整体性流程再造、系统性机制重塑的目标,政法业务协同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如,市城区金典壹号小区开展“来宾最平安小区”创建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城北派出所辖区已有6个小区实现“智能化管理”,出现异常情况可提前预警等。 平安建设,归根到底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政法部门牢固树立“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技强警,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用百姓的安全感满意度来检验平安建设的成色。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完成3.51万余个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建设,保障全市重点场所及主要道路全覆盖,实现了区域互动、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把服务事项延伸到社区,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创新机制效果好 平安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础。为提升平安来宾建设能力,市委政法委创新工作机制,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相关文件,从各级政法部门中抽调优秀、年轻的后备干部,下派到乡镇(街道)、村委(社区)挂任副职,专门负责政法综治工作,充实基层力量,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兴宾区人口逾百万,农村社会治安防范、整治、稳定工作十分繁重。2012年3月13日,兴宾区从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选派24人挂任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副书记,从政法干警中选派259人挂任行政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村民委(居民委)主任助理。挂职干警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基层社情民意调查、指导基层建立健全农村治安群防群治组织、收集研判各种不稳定信息和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等工作。 如,兴宾区石牙镇胆咸屯与贵港市覃塘区东龙镇六袍村因相邻的一块182亩林地的权属问题,常年存在纠纷,通过挂职干警和相关乡镇政府及村委干部多次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给双方算好“经济账”,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市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党委统筹高位推动,加强政法干部的交流锻炼。目前,全市政法系统交流轮岗、上派下挂制度机制已经固定,很多年轻干部得到很好的锻炼并走到重要岗位。2021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共交流轮岗394人,先后将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234名政法干警提拔为中层干部,将20名中层领导干部推荐提拔为县级政法部门正职或市直政法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为平安来宾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扫黑除恶手腕硬 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我市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要求,打掉了一批危害一方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 1998年以来,谭某某等人为获取不法利益,通过在象州县辖区内开设赌场、高利放贷等方式不断聚敛非法财产。2005年,谭某某刑满释放后又纠集其他刑满释放人员及社会闲散人员,通过有组织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形成以谭某某为组织领导者的黑社会性质组织。2019年4月至5月,象州县公安局接到督办谭某某为首的涉黑团伙线索后,迅速成立线索核查工作专班,对线索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详细核实调查。经初查核实,群众反映的线索情况属实,谭某某等人涉嫌多起违法犯罪。 鉴于案件重大,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对案件开展侦查。专案组调取大量卷宗、广泛征集线索,深挖细查,逐步查明了谭某某等人涉黑组织的相关罪证,并对谭某某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案侦查。 2020年6月9日,公安机关侦查完毕,依法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起诉。8月27日-28日,武宣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这起涉黑犯罪案件,12名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认罚。 据统计,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市共打掉涉黑犯罪组织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5个,涉恶犯罪团伙9个;破获刑事案件226起,缴获作案枪支4支,查、冻、扣涉案资产约2.7亿元。2021年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全市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破获九类涉恶案件138起,刑拘犯罪嫌疑人354人,抓获涉黑恶“漏网之鱼”逃犯21人,到案率95.45%,查扣涉案资产约2.45亿元。 基层治理惠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积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通过夯实基层网格底座,打造了“执法委员会+综治中心+执法大队+网格化管理+智治支撑”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小改革带动基层治理大提升,基层执法力量进一步充实、基层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2020年2月,一条关于“工业园排污问题”的信息经由网格员上报后,通过综治信息系统反馈到象州县石龙镇政府,镇综治中心派出执法人员到现场核实,由县综治中心把任务交办至县生态环境局。当天,县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处理,并将相关情况通过系统反馈至石龙镇政府。 我市通过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纳入改革事项,建立市委主要领导领衔抓改革制度,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大力推进全科城乡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对人、地、事、物、组织等基本要素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同时,把资源权限下放至村(社区)、网格,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信息应用、预测预警、防范处置的“集成作战中心”,实现基层综治工作“一网通办”。 目前,我市已落实兼职网格员4277人,聘用专职网格员745人,城区和城中村实现网格员100%专职化。5000多名网格员就像贴心的基层“管家”,日复一日在“网”间穿梭、在“格”中忙碌,承担起平安来宾建设的安全巡防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基层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构筑城乡善治之基,打造出一个个基层治理的“来宾样本”。 如今,我市已将平安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织密平安“防护网”、守住平安“桥头堡”、激发平安“新动能”、筑牢平安“奠基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为社会事业夯基、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