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宾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壮、汉、瑶等3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78%以上,做好民族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市20年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市上下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全市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 2021年12月,市委、市政府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对推进新时代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成立市民族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达45个,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先后制定印发《来宾市民族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来宾市民族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的职责分工》《来宾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市实施方案》《来宾市贯彻落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进新时代全区民族工作发展实施意见>任务分解表》等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压实部门责任,推动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来宾落实落细、走深走实。 深化结对帮扶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实物质基础。我市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来宾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民族地区经济平稳运行。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3.9%,排全区第6位。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 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帮扶暖人心。我市在全区率先实现粤桂协作县所有乡镇和原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消除风险4290户1.58万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粤桂协作工作获中央领导同志肯定,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近年来,我市累计获得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7988万元,重点用于改善少数民族聚居村屯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期间组织实施少数民族村屯道路、水利、人饮、产业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项目216个,受益各族群众40多万人。同时,加强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滴水村被列入全区“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发民族特色文旅融合试点村寨。今年,我市有5个村寨上榜第三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8个、广西民族特色村寨9个。 提升创建质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形式、载体和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通过“五个纳入”一体推进民族工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强化社会宣传教育,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发挥教育基地平台作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市以来,我市持续巩固提升“七进”创建点建设工作,扎实开展示范培育和选树工作,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培育、创建和申报命名,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覆盖面,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共有民族团结进步“七进”创建点116个。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绩效考评工作,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累计有2个集体、3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称号,3个单位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单位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8个单位成功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个单位被列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还有210个单位成功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 坚持平台驱动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桂在行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桂在行动”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区域协作。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创优平台、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平台、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等文体平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党校教育平台、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育平台“五个平台”,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此外,我市还依托民族文化、民族节日等特色开展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如举办“壮族三月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线下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展播兴宾艾叶粑粑、武宣山歌、忻城五色糯米饭、金秀簸萁肉、象州社王节、合山壮师剧等代表性“非遗”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线上、线下展示技艺,推广象州古琶茶、武宣竹编、忻城壮锦娃娃、金秀药浴粉、兴宾红薯粉、合山芋檬酸等“非遗”文创产品;举办“非遗”美术作品展等。同时,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介,宣传发布民族团结进步文章,开展民族文化知识线上答题等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桂中大地常开长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