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将包好的粽子装进礼盒。(谭贵丹 摄)
洗粽叶、淘米、备馅、包粽、装箱……6月15日,随着端午节临近,由兴宾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来宾市青少年平安特训营创办的“平安粽”生产基地迎来忙碌的日子,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于生产线各个环节。 “平安粽”口感柔软细糯、味道鲜美,每个粽子都是采用当地自产的优质糯米纯手工制作而成。基地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本地村民,“平安粽”的畅销,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我来这里包粽子可以赚些生活费,减轻孩子的负担,同时也希望把包粽子的手艺传承下去。”平安村村民贾少美一边包着粽子,一边说。 “平安粽”源于城厢镇平安村,起初用于祭祀祖先祈祷平安,后因享有“包‘平安粽’报平安、吃‘平安粽’保平安”的美好寓意而得以流传,成为当地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特色美食。 “我们历来都有包粽子的习惯,除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外,逢婚嫁、生小孩等喜事也会包粽子。”据来宾市青少年平安特训营党支部书记兰克香介绍,为响应乡村振兴政策,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平安特训营依托平安村优质水稻资源和靠近城郊的区位优势,在城厢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创办“平安粽”生产基地,将村中有包粽手艺的人员和闲置劳动力组织起来,手工制作粽子,打造“平安粽”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从今年4月开始推出‘平安粽’到现在,我们卖出将近10000个。基地日常吸纳务工人员5-6人,订单量大的时候有10多名工人,每人每天工资约100元。”兰克香说,下一步,他们将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并扩大生产规模,让“平安粽”被更多人熟知和喜爱,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近年来,城厢镇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不断巩固拓展“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如格兰村脆蜜金桔、马上村阳光玫瑰、平洞村优质稻等特色产业,有力带动地方群众发展特色种植,让特色农业成为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