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网-来宾日报讯 (记者 韦 鑫 见习记者 陆钟胜) 7月8日,记者从来宾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忻城莫氏土司衙署、来宾文辉塔、武宣郭氏庄园、武宣刘氏庄园等4处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瑶族黄泥鼓舞、瑶族石牌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统计,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61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506处;可移动文物17718件(套)。国有博物馆12家,其中金秀瑶族博物馆实行“1+6”营运模式,即在金秀瑶族博物馆(主馆)基础上建设了6个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10项,其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47项、市级7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3名,其中国家级1名、自治区级59名、市级96名。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在文物保护单位等级升级、文物保护工程推进、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非遗名录体系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除上述4处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我市还先后完成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刘氏庄园、郭氏庄园、黄肇熙庄园修缮工程,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安防工程,象州六祖岩摩崖石刻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多项文物保护工程。各级博物馆有计划、系统性开展文物征集工作,通过征集购买、社会捐赠、拨交等方式征集各类文物藏品5000多件(套),极大丰富了博物馆的藏品体系。同时,做好非遗抢救性记录工作,收集整理瑶族黄泥鼓舞、瑶族石牌习俗、瑶族织绣技艺、土司建筑艺术、壮族织锦技艺、壮族翡翠鸟舞、社王节、师公戏、龙王壮族婚嫁习俗等8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编纂出版《来宾市民族文化遗产精选》等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