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网-来宾日报讯 (记者 莫 岑) “现在作业比以前少了,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放松,暑期孩子也要加强学习,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昨日,在来宾市武术散打培训基地,家长莫银丽一边看女儿训练一边对记者说。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今年暑假,来宾家长纷纷送孩子参加武术散打、游泳、书法、篮球、足球等培训班,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 莫银丽告诉记者,她的女儿韦芳琳开学后就要升上八年级,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家庭作业明显减少,但她对孩子的要求并没有降低。除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她还帮女儿报名参加跆拳道培训班,增强体质。去年她听从教练建议,让韦芳琳改练散打,目前孩子正在封闭训练,今年将代表来宾参加广西青少年散打锦标赛。 记者发现,进入暑假,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各种兴趣班,其中游泳、书法、绘画、声乐、足球、篮球、武术散打、跆拳道和轮滑等项目相对受欢迎。“我们基地的学员比往年同期增加不少。”在市区一家游泳训练基地,一名教练告诉记者,今年兴宾区教育体育局提出中小学生要学会游泳、提高自救能力,暑假期间,游泳培训班的学生有所增加。 据悉,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双减”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对校外培训开展综合治理,切实为中小学生“减负”,得到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那么,学生假期应该如何安排?市“双减”办建议,对于非学科类培训,家长要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适度参加。首先,家长应客观看待孩子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帮助孩子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提供更加适合孩子自身特点的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 其次,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督促孩子完成必要的作业,并引导其适当参加家务劳动,开展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使用手机,防止网络沉迷。 此外,暑期要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自觉抵制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家政服务”“众筹私教”“小餐桌”“一对一”“研学”等名义开展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谨防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