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吸引越来越多外国友人前来投资、求学、生活,成为来宾一道独特的、亮眼的风景线。 今日起,本刊推出年度策划“老外看来宾”系列报道,邀请在来宾就业、求学的外国友人,探索来宾美食、美景、民俗文化活动,聊聊他们眼中的来宾以及在来宾发生的趣闻乐事,其中带来的文化差异的新鲜感和冲击感,展示来宾的城市温度、文化厚度和发展速度。
韩国人郑熙昌:“来宾是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从韩国到广州,从广州到来宾,“80后”韩国人郑熙昌于2019年2月把服装厂开到来宾。到来宾的第一个清明节,厂里赶订单不放假,90%的工人齐刷刷请假,让他这个老外都懵圈了。接下来的中元节,一大半的员工请假,再次震惊了这个老外……第二年开始,郑熙昌入乡随俗,主动放假,与员工打成一片,结识了来宾朋友。记者一行走进企业,了解这个老外与来宾的故事。 
郑熙昌(右)和工人了解生产情况。 结缘来宾投资兴业 为何会选择到来宾投资办厂?郑熙昌说,他之前一直在韩国经营服饰生意,2010年他带着订单来到中国,在广州找服装厂下订单,2014年合伙办厂,于2016年成功创办生产牛仔布料系列服装的公司。2018年,经布行的供应商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来宾。后来他参加来宾市在广州开展的招商活动,在听取来宾市招商引资政策推介后,对来宾产生浓厚兴趣。 “来宾的路宽宽的,很干净,红水河很漂亮。”郑熙昌对来宾的第一印象很好,后经实地考察,他决定将公司搬迁到来宾。 2019年2月,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广西熙昌服装有限公司”成立。 “搬迁到来宾后,生产成本大幅下降。”郑熙昌说,完成搬迁并投产以来,公司生产稳定,效益日益显现。在来宾投资办厂后,郑熙昌的企业越做越大。2024年2月,公司搬入新厂房,面积扩大一倍,达到1.32万平方米,目前公司有270多名员工,预计今年完成约8000万元的产值。 理解传统节日观念 在公司搬迁到来宾之初,很快赶上清明节。“90%的工人都请假了,这是怎么回事,我都懵圈了。”郑熙昌回忆,2019年公司刚搬到来宾,管理层都是从广东带过来的,因不熟悉来宾的人文风俗,公司赶制订单,就没有放假,这事让他惊讶不已。第二年开始,公司放了一天假,“今年清明节公司打算放假两天。”郑熙昌对来宾人过清明节表示理解。 “还有,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吃鸭子节?也要放假?”郑熙昌询问记者,直到今天,他还搞不清楚这是什么节日。2019年,郑熙昌第一次听说中元节,公司管理人员没能向他阐明这个节日在来宾的重要程度,又给他“上了一课”。那天,整个河南工业园区静悄悄的,唯有郑熙昌的企业还开门生产,90%的车间普工请假不上班,这让郑熙昌十分费解。 中元节吃鸭子的习俗让郑熙昌感到新奇。朋友告诉他,来宾人在这个节日都有吃鸭子的习惯,大家十分看重。此后每年中元节,郑熙昌也开始给员工放假。 “一开始不太理解来宾的工人,即使是加工资也不来上班。他们更看重自己的生活。”郑熙昌告诉记者,相处几年下来,郑熙昌更加喜欢他的来宾员工,也经常到车间与员工聊家常。 品尝各种特色美食 郑熙昌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人,和员工的相处十分融洽,也结交了许多来宾朋友。在公司年会聚餐上,郑熙昌见识了“广西公文包 ”,员工特意带来自酿的米酒让他品尝,郑熙昌十分喜欢,喝了不少。 一次,兴宾区小平阳镇的员工邀请他参加聚餐活动,“全村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了解彼此。”郑熙昌说,这样热闹的节日气氛,感觉很好。 “我出一只土鸡,他带一些腊肠,再弄来两瓶酒,一个小火锅炖上就开吃。”郑熙昌表示,他和几个朋友偶尔聚聚餐,大家在饭桌上天南海北地聊天,氛围让人很放松。 “我经常打视频和家人分享自己在来宾的工作生活。”远在韩国的家人比较关心郑熙昌的饮食适应情况。郑熙昌表示,刚开始在来宾生活不习惯,接触到的螺蛳粉、酸笋、酸菜都不喜欢。在朋友的介绍和逐渐适应后,郑熙昌尝试了不少土菜馆子,酸菜鱼、螺蛳粉、鸭脚煲都成了他现在喜爱的美食。“后来我也带些新朋友去尝了这些美食。”郑熙昌说,自己现在用普通话交流没有障碍,还能听懂30%的来宾话,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一个外国人。 “步行街的美食又多又卫生,我常去光顾。”郑熙昌表示,以前来宾路边摊比较多,现在开发了政和步行街,逛街吃美食也成了他的新喜好。 工作之余最爱钓鱼 让郑熙昌融入来宾的,还有他的钓友们。“来宾的水质非常好。”工作之余,郑熙昌最大的兴趣爱好是钓鱼。 工作日下班后,郑熙昌经常会就近到红水河来宾四桥夜钓。在钓友的邀约下,郑熙昌还驱车到武宣县乐梅水库、武宣二桥和兴宾区迁江镇清水河等地钓鱼。“钓友只谈钓鱼的事,钓上来一条鱼,你就是最帅的。”郑熙昌说,这样的氛围让他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