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消酷暑,暮夜里露珠凉,清晨的风也凉。薄被遮腹而眠,正是好睡酣梦时。 阵阵秋风把雁鸣声从天上送来,惊梦醒,披衣起,临窗看,北雁行行南飞,“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客居之人听着嗷嗷雁鸣,最是思念家乡。 秋天不似春天,春雨料峭,连日不开,烟波江上使人愁。不似夏日,焦金铄石,赤日炎炎似火烧。也不似严冬,寒风惨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秋天秋风萧瑟,黄叶垂枝,落一叶而天下知秋。犹如人之中年,晨临妆镜,白发侵鬓,斑纹渐生,感慨之余,梳头又落发纷纷,使人心头不觉黯然。因此古往今来,伤秋悲秋之诗大都为中年以上的人所作,以秋喻己,以秋喻心情,吟来甚是沉闷,令人掩卷太息。我今也渐渐老矣,于此朗朗明月在天,银光铺地的仲秋之夜写秋,唧唧秋虫之声在耳,也觉心中的黄叶斜斜而落,飘洒一地。 唐王勃在其《滕王阁序》中写的秋景可谓不世之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来令人叹为观止,一幅生动的画卷铺展开来,叫人心情与秋水长天一样悠远,也似落霞渐暗孤鹜远去般悲凉。此时的王勃年仅二十五岁,虽不是中年,此文却写得老辣沧桑。有人说其年纪虽然不大,心态却已老,因而早夭,写此文的第二年即逝,我认为这不过是巧合罢了,只是惜哉一代英才。 秋韵无限,收获了秋田那片喜悦的金黄,却写不尽秋山秋水秋雨秋风。秋思难尽,虽然已经把心念系在鸿雁的翅膀带去了,还是要把未尽的情意喃喃诉说,寄托在仰望的明月之中。月月月中月儿圆,四季之中让人心生团圆之期盼、相思之寄托、爱情之渴念的唯有这中秋之月。因中秋之月生出多少对往事酸酸甜甜的回忆,因这月儿留下了多少让人感慨不已的爱情故事。 我刚刚懂事之时,也是在这样的秋之夜,和童伴仰首望月而行,我走月亮也走,快走慢走月亮都笑眯眯的跟着,现在有歌唱道,“月亮走我也走”,不是的,是月亮跟着我走呢。 那时候,我仰脸问母亲,月亮为什么跟着我走?母亲望望月亮,她也不懂,抚着我的脑袋不回答,问烦了,母亲只得说小孩子不要闹大人,长大后你就知道了。这是我初识事朦胧之问,可惜没读过书的母亲回答不出来。 如今我早已长大,想想要是有小孩问我,月亮为什么跟人走?我虽然读过书,但也只能像没读过书的母亲一样,叫小孩子不要闹大人,因为我至今也不去想月亮为什么会跟着人走。 后来,我一年年地长大了,母亲也一年年的给我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和很多美丽的和月亮一样遥远的故事,为我吟唱“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在“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秋夜,坐在母亲身边,聆听母亲述说月亮的故事长大的,每个人说起童年,湿润泛光的眼瞳里都闪着母亲的影子,每个人说起中秋之月,都会想起母亲的慈祥,特别是远离家乡的人和像我这样母亲已经逝去了的人。 长大后,才知道古往今来,在这个秋风落黄叶玉盘悬中天的晚上,有多少人身在异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古乡思总是在今夜叫人断肠;才知道自古以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银光之下有人拥月笙歌,舞步婆娑,醉生梦死。也有人抛妻弃子,负笈他邦,望月悲凉;才知道相思的时候,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用心把满目的泪水和杯中的苦酒拌合,把思念灌醉,哀歌吟唱;才知道自己一生一世对中秋之月有千丝万缕割舍不下之情,点点滴滴在心,永生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