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在喂蚕。 (特约摄影记者 盘摄波 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七洞乡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将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禀赋,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桑蚕、稻米、笋竹、澳洲坚果、木材加工等生态特色优势产业,描绘出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新画卷。 在七洞乡古车村桑园,放眼望去,一株株绿油油的桑树青翠欲滴,一块块桑田接连成片。农户穿梭阡陌桑园间,有的除草护理,有的采摘桑叶,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我家种植桑树近20亩,3月份开始养蚕,目前这批蚕已经五龄,准备上网结茧。”村民黄英玉是种桑养蚕专业户,今年她计划养18批小蚕,目前质量较好的蚕茧市场价26.5元/斤,预计年收入有6万多元。她家通过种桑养蚕,既可供孩子读书,又建起新楼房。 “桑蚕产业具有‘短平快’、收入稳定、普及性广的特点,是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产业,目前全村桑园共计1000亩。”古车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廖文东说,古车村依托桑蚕产业,深挖桑蚕产品,拓展产业链,目前已开发桑芽菜、桑葚果、桑葚酒等产品,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据了解,七洞乡以桑蚕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发挥万亩桑田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开发桑叶面、桑叶茶、蚕丝被等系列产品,推动桑蚕业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同时,结合乡村旅游,打造桑蚕研学项目,构建集经济发展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桑蚕产业园示范基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全乡种桑面积1万多亩,养蚕户3000多户,全年种桑养蚕收入约5000万元。 在七洞乡山水七洞·香稻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绿油油的稻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水稻随风摇曳,长势喜人。 该乡境内溪流交错,依托丰富的水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山水七洞·香稻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按照“1+8”联营模式(即乡党委主导,全乡8个村委合股联营),在全乡统一优质香稻品种,构建“七洞香米”统一育秧、种植、管理、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区域性水稻综合服务中心。去年,“七洞香米”产量达14.8万斤。 与此同时,该乡因地制宜发展笋竹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规划建设3000亩古车现代笋竹产业园,打造优质食用笋竹现代种植区,建设现代食用笋加工示范中心、笋竹制品研发多功能服务区。加快产业园核心区牛腊村的村庄规划编制,成立园区管委会,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引入专业运营商对产业园进行开发、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乡村与市场结合,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为持续推进澳洲坚果产业,七洞乡以桥勒村委上甲屯千亩澳洲坚果基地为核心,通过“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加快发展澳洲坚果精深加工,构建种植、加工、仓储、销售、技术服务等坚果全产业链。支持众乐种养专业合作社升级为示范合作社,加大“众呗侬”澳洲坚果品牌的宣传力度,加快发展坚果林下经济、轮作经济,实现坚果产业多元、多层次增值。去年,七洞澳洲坚果产量达3万斤,总产值90万元。 七洞乡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6.1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5.57%。该乡大力发展木材产业,依托七洞木材产业园及良好的区位优势,强化项目要素保障,主动对接广东东莞木业商会,开展“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今年争取引进1至2家中高端木材加工企业进驻,使产业园总产值突破1亿元。(韦永明 黄 洪 何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