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宾区石陵镇政府,一排崭新的房子格外显眼。这是石陵镇于今年3月成立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场所。走进“三中心”办公场所,只见大厅内明亮简洁、配备齐全,设置有咨询台、等候区等。 针对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力量分散、职能不饱和、业务重叠、服务效率低等问题,我市以兴宾区三五镇、石陵镇为试点,开展乡镇事业单位“大部门制”改革,通过整合职能职责、精简优化机构设置,建立健全符合实际、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我市聚焦职责整合、功能优化,将原有的8个事业单位精简为“三中心一站”,即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和退役军人服务站。新组建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将涉及服务群众事项的职责职能从“碎片化”向“集成化”整合,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工作流程,实现“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将涉农领域的技术引进推广、产业信息服务等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一支科技兴农“主力军”,实现队伍管理技术指导标准化、专业化、系统性。与此同时,将乡镇执法职能全部整合到综合行政执法队,改善多头执法、执法与监管分离、协调联动不够等问题,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切实提升执法监管效率。此外,在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加挂“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牌子,继续行使辖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服务管理职责。“此次改革既解决了基层力量薄弱问题,又能集中力量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可谓一举两得。”兴宾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蓝文钰说。 如何避免岗责不清、人浮于事?我市按照“大致相同、差异设置”原则,因地制宜在乡镇事业单位内部设置股室并细化明确职能职责,有效避免职责缺位、错位、不到位等问题。比如,试点的两个镇均在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办公室(综合股)、农业农村股、农机管理股和水产畜牧股(畜牧兽医股),同时根据工作重点和需要分别设置了水利水产股、林业推广股,既突出一致性,又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石陵镇党委书记张影根表示:“改革后,人手足了,职责厘清了,扯皮现象没有了,队伍执行力更强了。良好的服务,吸引了一批林木加工企业入驻投产。”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为激发党员干部职工工作热情,我市注重推动队伍建设,在“三中心”单独设立党支部,进一步规范组织生活,解决因党员分散、不易集中而出现的组织生活开展不规范、党建工作虚化弱化问题。根据事业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量等要素,同时充分考虑年龄、专业、性别结构,确定“三中心”分别按本乡镇事业编制总量的30%、20%、50%左右比例核定人员编制,改革后每个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为12~29名不等,有效扭转农业、畜牧业、林业、国土等专业性较强领域干部断层趋势。同时,注重将思想政治素质好、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任用到领导岗位上,让乡镇事业干部有期望、有奔头。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了试点镇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职能进一步整合优化,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充分激发,服务群众的效率明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以来,两个试点镇审核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宅基地批准、林木采伐等审批事项483项,平均办理时间5天,较改革前同比缩短约33%,群众办事满意率达100%;在土地卫片图斑整治、生态环保等方面,仅3个月时间就完成违法图斑整改88个,效率提高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