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笔者走进象州县中平镇良山村委石排村的芒果种植基地,中平镇人大代表韦的粉化身网络主播,帮助群众卖芒果。这场直播是当地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缩影。
今年以来,象州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升级产业、振兴乡村、改善民生”三大重点工作,紧扣“乡村振兴 人大同行”主题,创新推行“互联网+人大监督”和乡镇人大“3453”工作法两项品牌,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助航”系列活动,大力培育一批宣传员、联络员、示范员、监督员、调解员,“五大振兴”带头人,助推乡村振兴。 紧扣一个主题 助力乡村振兴全过程 象州镇人大主席团通过“问症”,帮助六蒙村获得县乡村振兴局项目资金58万元,硬化长1.3公里、宽3.5米的产业路;罗秀镇人大主席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项目11件,涉及金额约310万元;大乐镇人大代表通过人大“代表在线”APP上报乡村振兴信息24条,助推大棚果蔬产业园发展壮大、人饮工程、道路硬化等多项民生工程落地落实……这是今年以来,象州县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中可圈可点的数据。 今年以来,象州县人大常委会以“乡村振兴 人大同行”为主题,按照“风貌有特色、产业有发展、乡村有文化、群众有实惠、人大有作为”的目标打造了一批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其中人大助力罗秀镇军田村“古郡田园+智慧农业”项目、罗秀镇纳禄“传统古村落+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妙皇乡思高村“冰兄文化+茶产业+美溪营地”农文旅产业、象州镇古才村“电商+农产品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建设、寺村镇花池村温泉康养旅游区发展、寺村镇白石村“小谷文化+小谷米饼”产业、大乐镇六回村“红色文化+现代农业”产业及大乐镇那芙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旅游”项目等8个示范点的建设显现良好成效。 聚焦三项职能 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象州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强化法治保障、实施精准监督、科学决定重大事项”“三大法宝”,以高质量履职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法治领航”奏响人大助力示范点基层治理文明曲。通过强化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如,在花池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全区首个联络联动法庭,成功化解民事纠纷30多件。 “乡村振兴· 监督护航”打响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特色品牌。成立专业联络站,管好用活人大“代表在线”APP,开展人大法定监督职能。通过提出壮龙头、创品牌、强保障等意见建议,推动“7个万亩+N个千百亩”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助推象州大米、红米、古琶茶、沙糖桔等乡村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和农业产品品牌塑造。 “乡村振兴·决定保航”走好乡村振兴幸福路。今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收集梳理30多条建议提交乡村振兴指挥部,确保更多的资金和优质的项目为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服务。 发挥“五大员”作用 示范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中平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村入户向群众发放乡村振兴宣传资料6万份,进村入户率达92%;马坪镇人大主席团协助全镇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石龙镇人大主席团联合镇纪委深入田间地头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办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有效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象州县人大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乡村振兴宣传员、联络员、示范员、服务员、监督员“五大员”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该县深化乡镇人大“3453”工作法,即“三定、四问、五作用、三满意”。“三定”人大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目标,“四问”促人大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全过程发挥联络站“五大功能”作用,组织开展“乡村振兴 代表助航”主题实践活动,实现获得党委、代表、选民“三满意”效果。 工作中,“五大员”带头讲政策、献良策、创事业、比奉献、真监督,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人大助力乡村振兴“零距离”。如中平镇人大代表潘俊涛返乡创立广西象州金涛牧业有限公司,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寺村镇人大代表谭克灵带领全村群众种植阳光玫瑰葡萄350亩,每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县人大代表熊海光利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投资197万元扩建米厂,打造“友庆大米”品牌,将“小作坊产品”变身成为“知名土特产”,带动乡村粮食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