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2023年自治区全面深化清廉乡村建设暨乡村治理现场推进会召开,武宣县通挽镇就建立“五事共治”机制作经验交流发言。据悉,通挽镇“五事共治”机制将在武宣县全面推广应用,这是我市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的一个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关于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三资”管理、村干部作风建设和村风民风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有序促进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 建强战斗堡垒 我市将清廉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党建引领,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优化权力监督,多措并举,谱好乡村振兴“清廉曲”。 村党组织建设坚强有力。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武宣县获命名为全区首批示范县,武宣县黄茆镇、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获命名全区首批示范乡镇。巩固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带百群”创建,在全市选择18个重点村,打造党建引领、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农文旅融合等不同类型的示范村,以点带面,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实施兴宾区小平阳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八大工程”,通过项目化、清单化、信息化、具体化管理措施,打造组织振兴示范镇。深入实施农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开展2022年度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评星定级”活动,不断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创先争优。 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优化权力监督。实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执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紧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惠农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落实,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推行重大事项决策权可追溯监督机制,将涉及乡村振兴资金项目等事项决策初始提名提议人记录在案,确保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推动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廉洁、安全、高效运行。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 提升治理效能 我市聚焦清廉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推动清廉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创新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推行自然村“一组三会”村民自治机制,全市5535个自然村已全覆盖建成“一组三会”。利用“火炬来宾·党建云”平台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动态监管,实现管理精细化。申报2023年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43个项目,进一步完善专项扶持资金储备项目库,确保扶持资金保值增值。投入120万元打造来宾市基层治理“一表通”平台,创建3105个各层级各单位用户账号,收集各级各类报表4787份,通过线上部门之间的申请操作,实现“一次填报、多部门共享使用”的数字化管理局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乡村治理方式务实管用。根据自治区清廉乡村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各专责小组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确定武宣县为“两制一化”整县推进试点县,实施整县提升,打造乡村善治“来宾模式”,同时在其他县(市、区)选择1个乡(镇)作为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指导各村(社区)推广运用“积分制”等乡村治理典型方式,宣传动员爱心企业、乡贤人士等社会力量捐赠物资,建设爱心超市,将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和志愿服务等各项事务纳入积分范畴,以“小积分”兑换“大文明”,助力清廉乡村建设。目前,我市已推广运用“积分制”的行政村(社区)共387个。
以文化建设为保障 营造清廉生态 5月26日下午,第二季度“清廉政·树家风”全民戏剧大赛、“曲唱廉洁花·艺歌勤政心”全民曲艺大赛举办,13个城乡群众文艺队、民间文化团体约300多人参与。这是我市聚焦清廉思想文化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文化阵地的一个缩影。 推动文明实践。我市在全区率先启动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工作,在每个县(市、区)分别打造1条市级示范带和1条县级示范带,召开来宾市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建设暨乡风文明建设现场会,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业务培训班2场次。持续按照“一中心(所、站)N品牌”工作思路,培育打造志愿服务品牌。2023年以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服务、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5100多场次,服务对象近50万人次,有力推动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 打造清廉文化阵地。5月18日,武宣县金鸡乡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筑牢清廉根基 涵养廉洁力量”主题教育活动;5月31日,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童心永向党”庆六一联欢会等,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乡村旅游区(点)增设廉政文化宣传设施,开展丰富的清廉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公益电影放映1500场次,受众人数累计11万人次;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基层群众文艺会演等各类文化文艺活动200多场次,受益5万多人次;开展清廉系列宣讲活动230多场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崇廉尚廉、知廉守廉”的价值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