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宾区持续强化衔接资金项目建设管理,聚焦组织保障、制度完善、支出进度、监督管理,规范衔接资金“管拨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组织保障,强化上下“一盘棋”。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资金保障专责小组及工作专班,负责资金项目日常管理。兴宾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审议研究资金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兴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亲自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高效推进。同时,建立沟通机制,强化工作盘点,找准病灶;强化问题研究,对症下药;强化调度指挥,破解难题;强化工作督导,标本兼治。各乡(镇)、街道每月定期将难点堵点问题上报至专责小组,专责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例会,研究解决问题,形成“乡镇提问—区级统筹—部门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联合督查或专项督查,确保“督到位、导到位”。建立“134”蹲点调研制度,区四家班子领导围绕“一宣讲三走遍四抽查”内容,深入联系乡(镇)、街道开展不少于3天的蹲点调研,收集督导项目问题并报至专责小组,统一协调解决。 聚焦制度完善,力争使用更规范。围绕衔接资金“管、拨、用”三个环节,在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提高绩效上用劲加力,确保衔接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规范资金使用,制定兴宾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管理使用四项工作原则》,明确资金使用方向。规范操作流程,按照“村申报—乡(镇)审核—主管部门预审—区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项目编制流程,开展年度项目入库编制工作;安排专人对入库项目进行审核把关,避免出现衔接资金负面清单。完善绩效管理,针对已纳入年度实施计划的所有批次资金项目,乡村振兴、财政等部门严格按照绩效管理工作要求,组织、指导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绩效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适时开展绩效目标跟踪监督,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及时开展事后评价工作。 聚焦支出进度,实现效益最大化。坚持多管齐下、多点发力、多方联动,打通资金支付“最后一公里”。优先资金保障,坚持把衔接资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的重要领域,紧盯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做到即到即支、能支尽支。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对衔接资金项目优先评审,对衔接资金项目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审批手续限时办理,保证项目快落地、早见效。加快资金拨付,坚持每月对部门、乡镇(街道)项目支出进度通报排名,支出进度慢的发出预警提醒。目前,兴宾区衔接资金支付1.24亿元,支出进度56.9%。 聚焦监督管理,确保资金用得好。强化后续管理,印发《兴宾区扶贫项目和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办法》,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资产移交及资产后续管护工作,今年3月完成2022年衔接资金项目确权登记,可形成资产196项,涉及资产价值1.16亿元,目前已全部按规范流程移交产权归属单位并落实后续管护工作。强化监督指导,健全财政、纪检、乡村振兴等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分别于当年5月、6月、9月、12月实地核查衔接资金项目推进情况,并及时反馈问题,确保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全面公开公示,强化衔接资金项目建设流程及内容公开公示制度,“线上”通过新闻媒体及本地电视台进行公开,“线下”通过区、乡、村三级宣传栏进行公开,今年共对3个批次的衔接资金分配情况进行公开公示,保障了群众知情权,有效提高群众对资金项目的满意度。健全考核制度,将资金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作为乡镇和部门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指标,坚持“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约谈”制度,提升项目资金使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