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邕江之滨、绿城南宁,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约而至。
9月17日下午,在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来宾市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现场,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大家相聚一堂,共谋发展、畅叙友谊、共话未来。 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市在此次东博会上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东盟博览会期间系列活动共签约34个项目,总投资410.18亿元,其中“四类”500强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将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新引擎、输出新动能。 签约完成,项目尘埃落定。此次签约展示了我市招商引资正向更高水平、更多领域跨步前进,也充分展现了“天下来宾,来者上宾”的包容和开放。 当天签约的项目涵盖新能源、绿色化工、高端金属新材料、精品碳酸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更具“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我们有理由相信,来宾经济社会一定会因为这批项目的落地而更具发展活力、更有发展动能。 签约现场,随着各路媒体记者“咔嚓”的快门声,客商心中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定格在了一个个瞬间。在自治区会场,我市参加签约的领导和企业家相约而来、相邻而坐,当协议上完美地签下各自名字后,双方露出“收获”的欣喜;在来宾市专场,市领导以最中肯的话语、最热情的态度,为客商娓娓道来,让客商快速了解来宾“最让人心动”的地方。 珠海立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水处理材料和纺织助剂,拥有多个产品发明专利,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计划在三江口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投资建设象州县纺织印染及水处理材料制造和纺织助剂生产项目。 “经过多方考察,我们最终决定在象州落户,当时最主要的考虑就是产业园齐全的配套设施、完备的产业链条和优质的服务。”公司总经理许慰旺说道。据悉,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净水剂10万余吨、纺织助剂0.5万吨,产值约1.5亿元,纳税1000万元。 投资来宾,这是客商对来宾最质朴的肯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我市严格落实“一把手”招商责任,市分管领导亲自协调解决招商项目落地难题,实现市委、市政府从项目招引到落地建设的“一条龙”服务,也让广大企业家看到了满满的诚意。 为更好服务企业,我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投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通过全面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企“双容双承诺”以及创新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服务等方式,实现营商环境竞争力、企业满意度均排在广西前列。 “来宾领导的远见、开放创新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来宾的未来,良好的营商环境坚定了我们投资的信心。”新富兴玻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兴作为客商代表发言时动情地说道。这家“专精特新”企业将砸下50亿元,建设武宣县新福兴钙基新材料项目,为武宣发展注入新活力。 吸引客商的不止于此。素有“桂中”之称的来宾是广西东西南北四向的重要衔接点,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水陆空交通网络密织,桂海高速、湘桂铁路、西江黄金水道三大运输线在此交汇,3000吨级船舶直通大湾区,高铁直达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毗邻的柳州机场有多个航班直飞国内重点城市。 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来宾便利的交通条件。贵州建镁特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保强带着期待完成了此次签约,该公司将在市工业园区斥资8亿元,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铝精深加工项目。除了园区提供的铝水资源,我市便捷的交通深深地吸引着王保强。采访中,他坚定地告诉记者:“投资来宾,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帮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这是我市不断探索的命题。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主攻方向,围绕“345”产业发展规划,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构建“五千九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钙基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林木加工制造业、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现代纺织业、食品加工制造业、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九个百亿产业。 在这个收获满满的秋天,我市将继续紧抓区域协调发展试点政策机遇,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主动“东融”,与客商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