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求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以建设文化强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举旗帜”,建设文化强国要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引领作用。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为其他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方向和指引,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占据提纲挈领的独特位置。文化强国建设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进程始终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展开。为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寺村镇积极推行“835”意识形态工作法,建立全覆盖、无盲点的意识形态组织机构,强化以“八个一”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镇党委书记坚持“三个亲自”“五个紧跟”,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三会一课”等形式,交任务、点题目、压担子。 “聚民心”,建设文化强国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导思想、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儿女素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寺村镇积极探索“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模式,在春节、端午节及中秋节等重要节假日开展活动,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价值追求。 “育新人”,建设文化强国要注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文化强国的文明水准和社会基础,对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寺村镇坚持以道德建设为支撑,组织推选道德模范、“最美寺村人”等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浓厚氛围。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寺村镇大力推进“最美家庭”“清廉家庭”“星级文明户”等选树、培育工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风故事分享、清廉家风宣传等活动,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兴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尺度,这对我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创造了新空间。寺村镇充分利用红色革命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白石村为试点打造传统文化旅游特色村,以联合村、交趾村为试点,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村,弘扬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为全镇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指引。 “展形象”,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良好的中国形象,让世界看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做好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寺村镇组建网宣员、网评员、网管员三支队伍,多方配合发力,构建全镇上下融合大宣传格局。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升队伍业务水平,建立舆论引导应急机制,对突发事件敏感舆情正确引导、正面发声,牢牢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