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兴宾区聚焦乡镇事业站所设置过多、工作任务量轻重不一、人员资源力量分散、便民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以三五镇、石陵镇为试点,探索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致力构建便民、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改革背景 2020年7月,兴宾区根据《来宾市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精神,在20个乡镇统一设置8个事业单位,即: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自然资源和村镇规建中心(应急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和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经过近3年的实践,对标基层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和期望,发现人员力量分散、职责不饱和、业务重叠,服务效率低、监管和执法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有鉴于此,兴宾区以便民服务需要和适应乡镇工作特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三五镇、石陵镇试点探索将原有的“八大事业单位”精简为“四大中心”,即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和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融合同类职责职能、统筹优化机构设置、整合乡镇工作力量,建立健全符合基层实际,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 二、改革做法 (一)聚焦职责整合、功能优化,系统性重塑机构设置。一是组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将涉及服务群众事项的职责职能从“碎片化”向“集成化”整合,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工作流程,实现“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二是组建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将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涉农领域技术引进和推广、产业信息服务等职能整合,成立一支科技兴农的“主力军”,实现技术指导标准化、专业化、系统性全覆盖。三是组建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针对多头执法、执法和监管分离、协调联动不够等问题,将乡镇原有事业单位承担的执法职能全部整合到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支执法队伍”对执法事项前、中、后全链接闭关式监督管理的目标,切实提升执法监管工作效率。四是保留退役军人服务站,同时,按照上级对基层事业单位的设置要求,在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加挂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在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应急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消防服务工作站等牌子,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 (二)聚焦协同配合、高效运行,精细化明确权责边界。针对“大部制”改革后常易出现岗责不清、人浮于事的通病,按照“大致相同、差异设置”原则,因地制宜在乡镇事业单位内部设置股室并细化明确职能职责,有效避免因机构限额不一致和出现的职责空位、错位、不到位等问题。如,根据乡镇服务群众事项大致相同,三五镇、石陵镇在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均设置了办公室(综合股)、便民服务股、社会保障股和综合治理股4个股室;在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除办公室(综合股)、农业农村股、农机管理股和水产畜牧股(畜牧兽医股),三五镇、石陵镇根据工作重点和需要分别设置了水利水产股、林业推广股;在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石陵镇设置了办公室、乡村建设股、资源管理股、应急服务股和综合执法股5个股室,三五镇设置综合股、自然资源股、村镇规划股、生态环保股、应急管理股、林业工作股、综合执法股、征地招商股8个股室。 (三)聚焦有人办事、把事办好,整体性强化队伍建设。一是成立支部锻造堡垒。此前各站所因人员编制少而联合建立党支部,党员分散、不易集中,以致出现组织生活开展不规范、党建工作虚化弱化问题。改革后在新组建的3个事业单位均设立党支部,进一步规范组织生活,持续提升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二是科学分配资源力量。根据事业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量、所需专业技术性人才等要素,确定新组建的3个事业单位分别按本乡镇事业编制总量的30%、20%、50%左右比例核定人员编制,改革后有3个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为12~29名不等,同时充分考虑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确保职能与编制、岗位与人员的科学合理配备,着力解决因“一老一弱或光杆司令”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无法有效履职难题,扭转农业、畜牧业、林业、国土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干部严重断层的窘境。三是激励提升队伍活力。确定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和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虽未定级,但明确其主任在职在岗期间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有效激发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新组建的3个事业单位均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2~3名,综合考虑工作需要、岗位职责要求、干部综合素质等情况,注重将思想政治素质好、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任用到领导岗位上,让乡镇事业干部有期望、有奔头。 三、改革成效 (一)党的领导更加强劲有力。党支部党员均来自同一个事业单位,进一步强化了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工作。党支部能在相对固定时间开展“三会一课”活动,不仅严肃了党组织生活,更是能够针对本站所所有党员干部做好常态化学习教育,强化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 (二)服务群众更加简约便捷。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医保、社保、就业、社会救助、退役军人等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在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中心之外无窗口,群众办事只需进中心“一个门”。截至今年6月15日,三五镇、石陵镇审核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宅基地批准、林木采伐等审批事项483项,平均办理时间5天,较改革前缩短约33%,让群众享受到“一窗式服务”的便捷高效,群众办事满意度达100%,比改革前提升10个百分点。 (三)服务项目更加有序有效。构建职责明晰、运行高效的投资促进和项目建设服务体系,打通了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仅两个季度,三五镇完成了广西鑫南方木业有限公司、广西东方红木业有限公司、王多渔高密度养鱼项目等11个企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入驻后预计产值达17亿元,较上年度引进项目效率提高12.5%。石陵镇以木材资源丰富为基础,精准招商、专业招商,成功引进了一批林木加工企业,均已全部正式投产,预计每年总产值约5000万元。同时大力助推“旱改水”项目建设,截至目前,三五镇、石陵镇共推进“旱改水”项目约20个,面积约9387亩,完成进度提高12%。机构编制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为兴宾区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基层执法更加规范高效。整合所有执法力量、执法职能组建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了“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管权责、一套制度管规范、一个网格管协调”的工作机制,提升了基层执法监管末梢的反应能力,确保违法违规问题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试点乡镇综合执法队探索“巡查+宣传+劝导+执法”工作模式,提前介入劝阻违法行为,从源头减少了基层违法案件,在农房管控、土地卫片图斑整治、生态环保等方面发挥作用明显,仅3个月时间就完成违法图斑整改88个,效率提高40%,完成清理桉树总面积16672.84亩,超额完成上级清桉任务8.6%。 四、改革启示 (一)深化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兴宾区强化基层党建引领,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个根本,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将“支部建在事业站所上”,聚力“一盘棋”、深耕“责任田”,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这启示我们,党管机构编制是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只有坚持好这一原则,深化机构改革和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才能不走偏。 (二)深化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兴宾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这启示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是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坚守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破解新时代影响人民群众利益的体制机制难题,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深化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发展为要。兴宾区坚持“精简、效能、便民”导向,突出乡镇“服务、管理、保障”功能,因地制宜,归并机构职能、科学优化机构设置,统筹人员编制、创新编制管理,有效激发了基层管理活力。这启示我们,要牢牢把握机构编制的政治属性,从适应乡镇事业发展需要科学配置、调整优化机构编制资源,确保机构编制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作者系中共来宾市兴宾区委编办主任、组织部副部长(兼),区公务员局局长(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