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村落”是一个城市历史文明的内核,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为加强古村落保护工作,留住文化乡愁,本报即日起推出“文化中国行”系列报道,用文字和镜头探寻古村落的独特魅力。敬请关注。 
翻修后的骑楼老建筑透露出岁月的痕迹。 一条老街,历经1400多年沧桑风雨;一栋栋老建筑,带着唐宋遗风,经历岁月的沉浮……这条老街,如今繁华依旧,悄声述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描绘着悠悠画卷。 这就是坐落在兴宾区迁江镇的迁江老街,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设置羁縻思刚州开始,迁江老街先后成为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县治所在地。这里曾经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见证了迁江古镇的繁荣与变迁。 5月30日清晨,当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老街仿佛被唤醒,散发出迷人的韵味。走进迁江老街,一幢幢建筑风格独特、岭南特色浓郁的骑楼沿着街道延伸,骑楼、青砖、黛瓦、雕花窗棂……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璀璨。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见证了迁江古镇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记忆。 历史厚重 文化璀璨 迁江老街位于兴宾区迁江镇红水河与清水河交汇处,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开始建设,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当时在迁江设置羁縻思刚州;宋天禧四年(1020年)废羁縻思刚州设迁江县,迁江老街是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县治所在地;民国17年(1928年)省道筑成后,成为柳、邕交通之枢纽,是兵家必争之地。84年前,日军攻占南宁,进占昆仑关,桂南会战打响。国民党为确保广西至越南交通线的安全,调集30万大军与近10万倭寇激战桂南,迁江成为抗日的大后方和指挥所。1952年11月15日,迁江县并入当时的来宾县。2020年,迁江老街被评为第四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以南胜街一路、西门街、城内街为核心保护范围,面积2.95公顷。 “迁江水陆交通便利,从清朝末期开始,就有大量广东商人来此定居经商,带来了岭南特色民居骑楼。民国时期,这里的骑楼数量扩大到数条街道,商贾云集,形成了热闹非凡的商品流通集散市场。供销社、汽车站、银行、税务所、医院、小学,涉及民生方方面面的都有,可热闹了。”从小在老街长大的迁江社区党总支书记黎自平带着记者漫步历史文化街区,对迁江老街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千年美食 味蕾盛宴 千年古镇孕育出令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的美食,来到迁江老街,美食是不能错过的。千年传承背后的美味秘诀,使得这里的小吃独具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老街上的迁江扣肉、迁江猪脚粉最受追捧。迁江扣肉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经典美味,扣肉选用精选五花肉,经十余道工序制作而成。扣肉的“扣”是指当肉蒸至熟透后,倒扣在碗里的过程,有着“扣住幸福、生活美满”的寓意。迁江扣肉醇香扑鼻,一口咬下去,感觉肥而不腻、不瘦不柴,口感层次十分丰富,让人意犹未尽。迁江猪脚粉是名气最大的迁江小吃,俗话说:“迁江猪脚粉,神仙也打滚。”油炸至金黄的猪脚,配上柔韧的米粉,令人百吃不腻,三日不忘。 兴宾区迁江心意粉店是一家经营了数十年的老牌粉店。店主蓝春柳告诉记者,他们家的粉店生意祖祖辈辈相传,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选用优质的原材料,煮出来的米粉口感爽滑、味道鲜美。店里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下午5点多,收入很可观。如今,迁江米粉已形成品牌,成了不少游客到迁江镇的必选美食之一。 除了扣肉、米粉,迁江还有大汤圆、粽子、豆腐脑等特色美食,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在迁江老街品尝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跨越千年的美食背后,蕴含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烹饪技艺和文化传统,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保护性开发 焕发新生 近年来,兴宾区对迁江老街进行了保护性开发,按照“修旧如旧、重现历史”的原则,对老街进行修缮与保护。如今的老街,既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又融入现代元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老街内的居民房屋得到主体修缮以及立面保护性修复,街上的店铺也焕然一新,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历史足迹、感受文化熏陶。 迁江镇党委书记谭广厚表示:“我们将以迁江镇获评‘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为契机,不断加强迁江老街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将老街打造成兼顾居民日常居住、使用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示范点,保持老街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将老街作为迁江旅游路线的重要打卡点,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目前,“逛文辉塔—到老街领略千年文脉—爬榜山俯瞰迁江镇全景”已成为迁江旅游的经典线路。今年“五一”假期,老街游客数量达到1.5万人次。随着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体验不断改善,迁江老街逐渐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