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了麒麟山,故乡的记忆在心间荡漾开来。位于广西中部的来宾市,这里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桂中”,因其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而得名。在我们的传统里,“三月三”并不是指公历的3月3日,而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这一天。在广西,“三月三”不仅是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日,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随着每年“三月三”的临近,政府发布的放假通知就像春风一样,吹遍了每个家庭,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轻松的气氛。 在来宾市的西北方,约距市区十九公里处,有一座“麒麟山”,屹立在广阔的田野中,远远望去,俨然一只卧地昂首的麒麟,故被称为“麒麟山”。它宛如瑞兽一般,日夜守护着桂中腹地的安宁与祥和。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工作队记载:早在距今3.6万年前的旧时器时代晚期,麒麟山洞穴内就有古人类居住、活动,并繁衍生息,这就是壮族的先祖。因此,麒麟山又被称为壮族的“祖宗山”。“三月三”当天,数万壮族儿女聚集在麒麟山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共同举办祭祖活动。这些活动展现了壮族人民缅怀先祖、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传统美德。 而麒麟山山麓下的另一侧,“熙熙攘攘人如云,适用百货两边分”,通往庙会的主干道道路的两旁,市井小贩临时搭的摊铺上已经摆满了庙市所需的用品,如檀香、鞭炮、黄裱纸……红红绿绿的颜色把这条盘曲的小路装饰得更加喜气。“寻根溯源迎春到,祭祖祈福保平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被视为一年四季农事活动的开始,不仅关系到一年的收成,更是对家庭幸福和国家富强的寄托。因此,当地村民用干净的篮子装着祭祀的供品纷纷前来祭拜壮族的先祖,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祈福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月的田野里,到处洋溢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距麒麟山不远的田垄上,唱山歌的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盛装,成群结对对起了山歌。悠扬的歌声萦绕在田间地头,让人陶醉其中。这是壮族人民以歌会友,吐露心声、交流思想的艺术形式。 “新风处处耳边闻,亲朋好友一堂聚。”和煦的太阳已西昃,麒麟山下熙熙攘攘的人群逐渐散去。这时,家家户户都烹饪着丰盛的节日美食:鸡、鸭、鱼肉,艾叶粑粑、五色糯米饭,还有壮族人秘制的、难以呼名的土菜等,每一道都让人垂涎欲滴。随着一道道色香味美的菜肴被端上餐桌,这时,院子里已经香气四溢。村里各家的主人走到门外,迎接到来的朋友,有来参加祭祖活动的,有来逛庙会的,还有五湖四海的客人。总之,客人来得越多,村民们就越欣喜。一桌桌丰盛的美食连接着大家的心,就像一条条纽带,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三月三”的麒麟山,是一首悠长的歌,是一幅生动的画,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史诗。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坚韧和创造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祈愿麒麟山下的“三月三”,永远保持着那份生机和活力,永远传承着那份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信仰。愿壮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