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兴宾区通过强化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村企联建机制建设、“零工市场”建设等措施,搭建优质、精准的务工供需平台,为脱贫劳动力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建设帮扶车间 促进就近就业 兴宾区积极探索就业帮扶模式,以就业帮扶车间为载体,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努力让“小车间”点亮乡村振兴“大舞台”。目前,兴宾区已认定就业帮扶车间49家,共吸纳10604人就近就地就业。 聚焦建设引导,合理分类施策。探索形成“厂房式、居家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文化旅游式”五种帮扶车间建设模式,其中因地制宜发展沃柑、火龙果、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式就业帮扶车间10家,建筑面积300多亩,产值近亿元。 聚焦监督管理,畅通供需渠道。制定《兴宾区就业帮扶车间专员联系制度》,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落实一名联系专员,定期排查辖区内就业帮扶车间的情况,了解掌握帮扶车间用工需求,通过线上发布招聘信息、线下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招聘活动,畅通脱贫劳动力与就业帮扶车间的供需对接渠道。 聚焦自身建设,推动转型升级。针对性开展免费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农村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鼓励重点产业就业帮扶车间联合成立行业协会,提高企业和行业竞争力,并引导微小型就业帮扶车间抱团发展,逐步引导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 强化村企联建 实现“双向奔赴” 兴宾区因地制宜打造村企联建示范点,主动联系企业、村委(社区),全面了解企业环境、用工需求和村委(社区)劳动力情况,让企业用工和农户就业供需精准对接,实现“双向奔赴”。 党建引领、支部联建,建强村企共建“红堡垒”。按照“党建引、部门助、村企联、结对帮”模式,统筹企业和农村两个主体,打造用工企业、村委(社区)党建联盟服务阵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支部联谊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并通过组织共建、实事共办、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为村企共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部门牵头、精准结对,架起村企沟通“连心桥”。以组织联建为引领、供需联结为支撑,企业与村党组织签订“村企联建”协议书,分别建立供需清单,依据清单开展“契约化”共建,在企业出现用工需求时,将用工信息报“零工市场”系统比对,精准匹配到与岗位相适的村委(社区),由村委(社区)以岗位找人,快速实现“点单式”招聘。 因地制宜、长效共建,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坚持“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的工作思路,探索打造村企联建“一镇一品”,指导3个乡镇成功走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村企联建新路径。目前,通过村企联建的方式解决就业850余人,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54人。 建设“零工市场” 提供优质服务 兴宾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快建设“零工市场”,线上线下齐发力,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 提供就业推荐服务。对求职人员进行信息登记,根据求职者需求进行职业推介,向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提供用工推荐服务,使双方实现快捷“人岗匹配”。 提供用工需求调查服务。对辖区内市场主体开展用工需求调查,实时掌握用工需求情况,收集零工就业岗位。对重点服务的企业,坚持每月至少电话服务一次,每季度至少上门服务一次。 提供就业信息维护发布服务。收集并实时更新、发布各类招聘信息。目前,利用LED显示屏、公告栏及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对外发布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用工信息、就业政策等累计3200余条。 提供劳动维权接待服务。协助劳动监察、仲裁机构开展维权指导和劳动争议调解,妥善处理好平台内零工与用工企业供需双方之间出现的利益矛盾。目前,已建成2个“零工市场”并投入使用,发布58期招聘信息,涉及岗位2800余个,浏览量2.5万余次;成功推荐用工1550余人,带动脱贫人口就业21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