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人却不知跑哪儿去了?”原来,放牛人在不远处的绿荫下看书。那是15岁的凌飞,他一边看着牛儿吃草,一边捧着书本在学习。路过的村民感慨万千:“这孩子读书这么用功,日后肯定有出息!可惜家里困难,不能供他复读。”
那是1979年的夏天,恢复高考的春风早已吹遍城乡的每个角落。从小就聪明好学的凌飞刚刚高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一级的学府,贫寒的家境让凌飞不敢奢望重返校园复读,他还有四个弟妹呢!由于他才十五岁,单薄的身子参加不了生产队正常的劳动,队里就分配他放牛。于是,凌飞成了村里有文化的放牛郎,每天负责赶着牛群出去吃草,放了几天牛,他惊喜地发现,可以利用牛儿吃草的时间复习功课!只要把牛赶到一个远离庄稼地,且绿草鲜美的地方,就能放心让牛群吃草,自己安心看书了。这个发现简直让他喜出望外,凌飞可不想这么轻易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田间地头,长长的牛鞭里藏着他的梦想!他憧憬着走出大山见识外面的世界。父辈的艰辛,让他懂得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希望。每天赶着牛群出去吃草的凌飞,肩上背着书包,手里甩着牛鞭“啪啪”作响,伴着牛儿“哞哞”的叫唤声,这分明是在演奏一曲别样动听的交响乐。凌飞把牛群赶到山坡下,这里绿草如茵,流水潺潺,真是放牛的好地方!他找了一个方便观察牛群的地方,倚着树干安营扎寨,用树枝和野草简单地搭个草棚,太阳晒不到,雨淋不着,这样就能静心看书了。这别出心裁的读书环境,是凌飞学习的动力,牛儿似乎也明白这小哥哥的心思,低头吃着鲜嫩的青草,没有过多地干扰他看书,只是时不时地抬头向凌飞这边“哞”一声,告诉他,它们在附近吃草呢!看书累了,凌飞就放飞心情,骑在牛背上,让水牛驮着自己晃晃悠悠地走,随着牛的晃动嘴里有节奏地读着英语,那叽里呱啦的声音让牛儿都觉得新奇,抬起头,“哞”的一声作为回应,很是享受。有时候,凌飞把牛群赶到小河边,让牛儿在水里痛快地洗澡,他则躲在树荫下看书。水牛洗好了,会站起来潇洒地摔着一身的水珠,“哞”地一声,凌飞就心领神会地赶着牛群上岸继续吃草。太阳偏西,牛儿的肚子吃得鼓鼓的,凌飞也完成了白天计划要学习的功课,于是,在夕阳的簇拥下,他甩着长长的牛鞭,赶着牛群,唱着谁也听不懂的英文歌曲踏上归途。 凌飞每天放牛看书的情景让路过的村民为之动容,感到心酸,善良的村民再也看不下去了,纷纷到凌飞家里劝说他的父母,说这孩子是块读书料,早晚有出息,让他去学校复读吧,还说如有需要大伙可以资助一些。凌飞的父母看到儿子这么拼命地读书,心里也备受煎熬,儿子虽然没有提出想去学校复读,但那读书的劲头无人能比!曾经多少个夜晚,父亲悄悄起身,默默地看着儿子在灯下学习的身影,心就像被针扎似的生疼。儿子白天还要放牛,如此艰难的困境都阻挡不了儿子追梦的脚步,不如助他一臂之力,让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终于,凌飞挥动了三个月的牛鞭得以放下,背着书包重返校园。从此,回到学校的凌飞在学习上更加争分夺秒,白天在学校跟着老师系统地学习,晚上回到家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看书、刷题,常常学习到很晚。那时候,每家每户点的煤油都是限量供应的,为让他能有充足的煤油点灯,家里人尽量不在晚上做事,早早就睡下了,好节省煤油给凌飞看书学习。聪明又刻苦的凌飞很快就脱颖而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年级前茅 ,老师对他刮目相看,同学对他佩服不已。有一次,隔壁班的师生共同在黑板上演算着一道高难度的数学题,一时没了思路,有位学生说,让八班的凌飞来算没准一下子就算出来呢! 准备高考了,毕业前夕,学校杀猪举办毕业会餐,每个同学分得一份饭菜,离家近的同学可以打包回家。凌飞端着香喷喷的饭菜回来,家里的四个弟妹闻到香味,像饿狼扑食一般围拢过来,父母劳作还没回来,当大哥的凌飞就把饭菜装进一个菜篮子里,把菜篮挂在高高的挂钉上,然后端来一张板凳在下面坐着,拿起一本英语书,嘴里又叽里呱啦地背着单词。他读得起劲,完全沉浸其中,可怜那四个弟妹,抬头眼巴巴地看着被高高挂起的菜篮,想到那里面的美味,看几眼又忍不住低头咽一下口水。 终于,高考的分数出来了,凌飞以全校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被一所师范院校录取。小小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凌飞放牛读书的事件深深地感动着大家,他们见证了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通过不懈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书写精彩的人生。 凌飞,曾经的放牛娃,他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