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只小蚕蜕变成一颗蚕茧,需要经历桑园管护、育蚕喂养等环节。“养蚕先养桑,蚕老人亦衰。”这句诗是描述养蚕人的“苦”事,可喜的是,如今这一状况已有所改观。 5月10日,在忻城县蚕桑产业园安东基地五龄蚕养育间,一排排干净整齐的方格簇吊在半空,工人在滑轨上完成撒石灰、喂叶等工作。“滑轨撒石灰会比较均匀且不重复,省时、省力、省人工。”一名工人告诉笔者。 “采桑待露晞,养蚕图得丝。”蚕茧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养蚕收益,但传统网格上簇易出现蚕茧大小不均、茧丝不够干净等问题。该基地负责人银红艳介绍,方格簇相当于给每一只蚕都安排了一个“小房间”,让蚕放心大胆吐丝,蚕茧更加干净饱满,价格会更高。 据悉,安东基地占地300余亩,其中小蚕共育建设用地约40亩。今年以来,基地协调周边厂房约10亩进行整合,改造成五龄蚕蚕房,截至目前已出蚕茧4批,共2000余公斤。“安东基地是广西首个机械化养蚕、智能化控制的小蚕共育点,且一龄蚕到五龄蚕都有蚕房的基地。”银红艳说。 目前,安东基地采取两种养殖模式,一种是传统家庭养殖方式,一种是机械化养殖方式。“按照传统农户家庭条件进行养殖的,等蚕茧售出后,我们会进行数据比对,用价格与事实说话,让蚕农更加信赖养殖新技术。”银红艳告诉笔者。 此外,安东基地依托“公司+科研院所+村集体+蚕农”发展模式,辐射全县蚕农,基地技术专员免费为蚕农提供技术指导并做技术推广,每年都会组织10多场养蚕技术培训,向广大蚕农推广养殖新技术。 “蚕很不错,有什么问题会有专人来查看、指导。”安东村下付水屯蚕农蓝青来养殖的是第三批蚕,都是从安东基地拿的蚕种,前两批已收益1万余元。(罗夏冰 莫玉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