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办红白事宴席时,烟的费用支出很大,我认为可以将烟拆开放在托盘中,客人根据需求自己拿,这样可以减轻主家的经济压力。”今年4月9日,武宣县委宣传部调研组到桐岭镇四安村调研时,群众畅所欲言,调研组将群众的心声详细记录,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去年以来,武宣县持续开展移风易俗走访“敲门行动”,组织县、镇、村干部以及党员、志愿者深入村屯,通过集中座谈、进户面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村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及群众的顾虑,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为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精准制定有关标准夯实基础,让移风易俗工作得民心、合民意。截至今年4月上旬,共深入走访25000多户,覆盖近10万人,收集群众关切的“铺张浪费”“大操大办”“高价彩礼”“赌博酗酒”等各类问题和建议400多项。 通过集中开展“敲门行动”,摸清各村情况底数,了解村情民意,深入剖析各村村情背景、移风易俗重点难点,找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移风易俗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如桐岭镇四安村群众关心的宴席烟酒费用支出大、黄茆镇玉村群众反馈遇到白事远亲近邻主动上门导致宴席桌数较多等问题。经深入剖析现象原因,将群众想移何种旧风、易哪种旧俗梳理清楚,为制定初步治理方案和标准提供了重要方向。 “以前红白事没有统一服务队伍时,后勤人员较多且乱,浪费了很多人力、财力。现在制定了标准,每次可以为群众节省费用至少6000元,这是我们应群众的要求有针对性开展移风易俗的成果。”桐岭镇四安村党总支部书记廖寿荣说,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一致认可。 “如果村里能统一购置灵车,群众操办白事会更加方便。”三里镇灵湖村群众向来到家中调研的志愿者说道。对此,灵湖村于4月19日召开红白理事会,研究群众提出的意见,一致同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表决。 灵湖村按照收集群众意愿、剖析村情民意、制定初步标准、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认的程序,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制度化、规范化。“从机制上动员群众参与,才能推动移风易俗深入民心。”全国人大代表、桐岭镇和律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韦恒焦谈到群众在移风易俗的关键作用时说道。 “五个统一来推行,红白喜事不再忙;统一操办阵地,避免铺张和浪费;统一宴席标准好,每桌菜品有档次;统一服务队伍强,红白事来有人帮……”在通挽镇通挽街球场,一场“夜话小广场”活动吸引不少群众驻足围观,文艺表演队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五个统一”》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节目将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融入歌词中,采用“壮话+快板”“说唱+舞蹈”的形式进行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解决群众顾虑,卸下思想包袱,改变思想观念,是深化移风易俗的关键。“有些风俗习惯群众想改却不敢说,因为他们担心被指责破坏村里的‘礼数’。经过持续宣传引导,现在群众都放下思想包袱畅所欲言,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二塘镇石耉村党总支部书记赵宇仕说。 近年来,武宣县通过“村晚”“夜话小广场”“百姓名嘴”等多种活动形式,利用群众晚上茶余饭后时间,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各类活动中,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群众喜爱,移风易俗由“被动听”变为“主动谈”,树新风、弃陋习的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