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近年来,我市主动谋划、精心组织,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在耕地保护、要素保障、国土空间规划、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定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严守耕地红线 “田长制”在行动 耕地保护的意义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宾地处广西中部,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是全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承担着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 广袤田野,生机勃勃。今年初春,在兴宾区陶邓镇五同村,村民早早开始利用桂中治旱工程的水源泡田,为播种和插秧做足准备。“水利工程好,机耕有路走,我们的农田更加生机勃勃。”五同村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培胜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耕地保护的目标任务,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来宾市耕地“非农化”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4年)》《来宾市落实好耕地不再减少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推深做实“田长制”,通过设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实现耕地保护全覆盖,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据介绍,我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双高”基地建设等举措,已实现验收耕地提质改造11.99万亩、新增耕地3.37万亩,“双高”项目新增耕地1万多亩,平均提高2至6个耕地等别;实施耕地恢复约36万亩。经过耕地提质改造升级和开垦、恢复,实现土地小块变大块,新增耕地数量约40万亩,因地制宜用于发展糖业。今年一季度新增扩种糖料蔗面积18.8万亩,预计年内扩种面积可达23.24万亩。目前,全市糖料蔗保护区面积205万亩,“双高”基地105万亩;糖料蔗综合机械化率72%,排全区第一位。 如今,我市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市实有耕地407.02万亩,实有永久基本农田363.25万亩,实现种植糖料蔗180.8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4%,耕地保有量中的稳定耕地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数均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指标。2023年,全市耕地保有量、耕地净流入、耕地恢复完成量均位居全区前列,武宣县还荣获全区耕地保护激励奖。
节约集约用地 精细规划引领 节约集约,规划先行。今年1月,《来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成为我市首个获得批复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出,要构建“两轴两核促东融、一带两屏保生态、南北两区强农业”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总体格局;要在2035年全面建成发展高质量、城市高能级、生活高品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将我市打造为区域水陆联运产业示范基地及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此外,我市还建立了批供清单台帐,实行建设用地全程即时监测监管,完善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规范土地市场运作,确保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的督导,逐宗制定处置方案,通过动工、置换等方式加快处置闲置土地,特别是对企业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进行重点处理。 目前,全市已挂牌出让土地25宗,总面积769.479亩,总成交价11645万元。在闲置土地处置方面,年初基数为12660亩的闲置土地已处置4877.704亩,闲置土地净处置率达9.16%,位居全区第一。
强化要素保障 助推项目腾飞 在三江口新区,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熠熠生辉,犹如镶嵌在桂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2023年印发了《加快建设来宾市“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力争在“十五五”末成功培育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九大百亿元产业,共同构建“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确保“五千九百”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我市积极争取自治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主动为项目用地审批提供全程指导服务,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保障。截至目前,已有13宗共计19个项目成功获批用地,总用地面积599.0985公顷。 此外,我市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市级统一调剂使用等方面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项目报批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柳覃高速(来宾段)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获得用地批复,下六甲灌区工程也完成先行用地报批手续。 今后,我市将继续秉承“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为构建“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韦 鑫 通讯员 莫世锋 李欣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