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敏是维都林场的一名普通职工,她与丈夫何基顶于2000年3月结婚,婚后育有一女,与公婆共同生活。2004年,一场车祸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瞬间跌入谷底,在这次意外中,何基顶成了植物人。16年来,覃敏尽心尽力照顾丈夫,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
覃敏的事迹在维都林场被传为佳话,感动着每一个人。2017年1月,覃敏被评为维都林场2016年度“维林榜样”。2019年1月,覃敏家庭被评为维都林场2018年度文明家庭,她也入围同年4月“中国好人榜”;2020年1月,覃敏家庭被评为维都林场2019年度文明家庭。 柔肩挑起重担 真情创造奇迹 2004年的一天,何基顶像平常一样下班坐车回家,却在途中遭遇车祸,当场昏迷不醒。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何基顶暂时脱离了危险期。那时,他才30岁,覃敏29岁,他们的女儿只有4岁。 后来,丈夫先后因脑积水、颅内高压等原因做了5次开颅手术,只能靠输液及鼻饲,并插入呼吸器维持生命,对外界刺激已经基本没有反应,成了植物人。覃敏却没有灰心,让丈夫继续接受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 随后两年,覃敏在医院附近租了房,日夜守护在丈夫的病床前,几乎没回过家。覃敏每天搀扶丈夫锻炼走路,陪丈夫说话,一遍遍重复他熟悉的故事,播放他喜爱的歌曲,她用点滴行动填补着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护理之余的空缺。漫长的临床护理实践,让覃敏积累了许多临床观察、护理重症患者的技术和经验,医生和护士都被覃敏的坚持所感动。 由于恢复效果缓慢,加上治疗费用昂贵,在医院治疗两年后,覃敏和家人商量决定将丈夫接回家中照顾。 由于丈夫各关节感知度较弱,在做走路训练时必须由三个人帮忙完成,所以覃敏请来一位大姐当帮手。值得欣慰的是,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的情况有所好转,后期只需一人搀扶即可完成走路训练。丈夫手脚逐渐恢复了意识,覃敏开始培养他自主进食的能力,从喝水到喝粥,再换成白米饭,丈夫的肠胃变好了,精神状态也好了。 经过16年的悉心照顾,现在丈夫能认出覃敏了,有时开心时还会笑,右手能拿东西,会握笔写数字1-10了。 悉心照顾亲人 用心经营家庭 这些年,每当有人与公婆聊起覃敏,他们都毫不掩饰自己对覃敏的赞赏,连夸媳妇心地善良、称职担当。有一年,覃敏陪丈夫在外地治疗期间,趁中秋节前回了趟家。临走时给婆婆留下点零花钱,让两位老人买些好吃的,婆婆说什么也不肯要,覃敏放下钱扭头就走,老人抱着孩子流泪望着她远去的背影。 2016年,婆婆在散步途中突发心肌梗塞晕倒,不幸去世,公公非常伤心。覃敏和女儿就常常陪公公聊天,在家人的关心陪伴下,公公的心情逐渐好转。 覃敏的公公今年90岁了,记忆力逐渐衰退,几乎离不开家人的照顾。覃敏悉心照料公公的饮食起居,提醒他洗澡、换衣服,帮他理发、修指甲,将他的个人卫生做得干干净净,房间保持整洁干净。每逢周末,覃敏还会叫上哥、姐、嫂子过来陪老人吃饭、聊天。 除了照顾长辈,覃敏也没有落下女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起初,覃敏担心女儿看到父亲变成植物人,心里会受不了,便耐心地开导和安慰,让女儿勇敢成长。如今,女儿就读于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她乐观向上、坚强勇敢、善良孝顺,这都离不开覃敏的循循善诱,以及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覃敏在用心经营着这个家的同时,也用心经营着自己。从外表看,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谈吐间,也能让人感受一种温暖却又淡然、沉静却又自信的气质。她是丈夫的好妻子、公婆的好媳妇、女儿的好妈妈,更是一名值得学习的榜样。 (市文明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