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同年12月22日,在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忻城县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称号,县人武部被评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这些闪耀的荣誉背后,全县上下都付出了辛勤努力。
近年来,忻城县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一家亲”理念、“一盘棋”思想、“一条心”意识,有效促推军民融合,奏响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双拥“鱼水曲”。 “一家亲”理念 增强军民“亲和力” “倾斜优先”强保障。近年来,忻城县优先拨付1921.31万元用于部队建设,为部队练兵备战提供强力保障。 “政策驱动”解难题。坚持“穷县不穷兵”理念,优先兑现各类优抚资金8000多万元,安排慰问、救助、烈士纪念设施维护等经费6246.93万元;安置退役士兵19名,安置率达100%;每年从财政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慰问退役军人,实现慰问全覆盖。 “用心用情”抓服务。积极妥善处理军人家属邻里矛盾纠纷案件4起,并主动协调解决涉军维权案件。坚持在“八一”建军节、春节走访慰问驻军和基层部队,积极为退役军人解难帮困,营造浓厚的爱国拥军氛围,优抚对象满意率逐年攀升。 “一盘棋”思想 唱响双拥“主旋律” 忻城县聚焦双拥宣教全民化,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突出特色,抓好双拥宣传教育。 搭平台,抓教育。投入资金建设完善广西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纪念馆、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古思起义”现场教学基地等,修缮维护革命纪念设施,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良好的双拥宣传教育平台。近年来,该县组织开展烈士公祭、清明祭扫、红色故事进校园、“崇尚英雄·争当先锋”等系列国防和双拥宣教活动600多场;先后投入50万元用于抢救性采集抗战和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并制作纪录片,详实挖掘记录革命历史,提供珍贵的红色教育史料。 抓典型,树标杆。广泛挖掘拥军、拥政先进典型,先后表彰双拥先进集体和“服务国防好单位”20个,表彰双拥先进个人、优秀退役军人、“十佳民兵先锋”和“服务国防好公民”等100多人次。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向社会推介双拥工作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让崇军爱国蔚然成风。 重宣传,造氛围。组织“草根明星宣传队”,编创耳熟能详的“新民歌”,把双拥政策宣传“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从县直机关、党校遴选志愿者组成“双语宣讲队”,深入基层开展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活动;利用民间宣传文艺队,在当地文化场馆、镇村广场以及红色文化阵地开展文艺演出和双拥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台、网”线上、线下宣传,在各级媒体累计发表双拥新闻稿件380多篇。 “一条心”意识 诠释爱民“新情怀” “担险负重”显本色。驻忻部队官兵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投身驻地经济社会建设,为忻城全面建设发展保驾护航。2019年以来,共完成抢险救灾、应急救援、重大活动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50多次,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爱人民、为人民”的军人本色。 “心系群众”办实事。驻忻部队开展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驻地百姓做好事100多件次,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0多万元,为脱贫村维修道路和新建饮水工程,有效解决群众出行和饮水难题。 “筹资捐款”助学子。驻忻部队牵头联合“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开展“教育帮扶”,为全县30名品学兼优的学子提供学费资助;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创设“壮乡国防奖学金”,给考入军校的学子一次性发放5000元奖学金,以国防助学之名,点燃壮乡学子求学上进、崇军爱国热情。 多年来,军地互动频繁,军民融合深入,赢得地方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