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新建的楼房整齐排列,巷道干净整洁,孩子们嬉笑玩耍,老人们悠闲散步,脸上露出幸福笑容……在市城区的各个居民小区里,随处可见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最本真的诉求和最深切的渴望。 “我梦都没想过这辈子能成为‘城里人’,还住上了高楼,我觉得很幸福,谢谢党的好政策!”易地搬迁群众覃蓝妹说。覃蓝妹是兴宾区寺山镇东瓜村委那农屯的脱贫户,属四级肢体残疾,丈夫早年去世,如今家里有7口人。2018年,覃蓝妹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高高兴兴地住进了一套约125平方米的电梯房,在来安小区开启了新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规划引领,把准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让更多人在来宾宜居宜业。 “这里原是来宾华侨农场的甘蔗地,如今已建成高新产业园。这些年,来宾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也从中受益,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市工业园区工作的梁兆明说,他是归侨子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的爷爷和父亲从印度回国,在荒凉的来宾华侨农场安寨扎营,开荒拓土发展农业。 随着经济发展,来宾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梁兆明一家在政府安置政策下,住进了面积129平方米带电梯的楼房。父母曾经工作过的华侨农场,现在成了高新产业园区,梁兆明在这里安心上班,拥有稳定收入,还买了一辆小汽车。 来宾,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建市21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街头到巷尾,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每一个角落都见证着城市的蜕变,越来越多的群众在这里安居乐业,过上了舒适、美好的生活。 “我以前在超市做促销员,帮别人打工。现在自己当老板了,觉得很开心。”2018年,市民莫春花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在城南老乡家园安了家。为促进居民就业、提高生活质量,兴宾区规划设计并建设老乡家园便民市场,莫春花在便民市场租了一个摊位,自主经营。自从当上老板,她的创业信心越来越足。 我市聚焦产业园区、教育、医疗等企事业单位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无房职工、大中专毕业生等新市民和青年群体的住房需求,在人口聚集的工业园区、教育园区集中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切实增加房源供给。2023年,全市新开工1589套、建成1149套,帮助新市民、青年人圆了“安居梦”。 2023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就业之稳助力经济之稳、社会之稳、民心之稳。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7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74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979人次,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13%、118.23%、112.43%和124.74%;推动全市累计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73.73万人,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6.59万人,完成任务数的108.8%。 2024年的篇章已翻开。在未来的日子里,来宾将继续保持高昂的发展势头,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