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城厢镇马上村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园,葡萄喜获丰收,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樊夏瑞 摄)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覃丽献 摄) 
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特约摄影记者 盘摄波 摄) 
位于兴宾区三五镇的广西东融生态木材产业园。(何燕祖 摄) 
兴宾区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特约摄影记者 盘摄波 摄) 
城区建设日趋完善。(特约摄影记者 盘摄波 摄) 自2016年7月12日中国共产党兴宾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兴宾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党建为引领,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围绕中心、砥砺奋进,稳步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思想文化健康发展、民生保障显著增强、生态环境巩固提升、从严治党全面深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1.强化党建 凝心聚力 五年来,兴宾区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砥砺了党员干部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接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提质聚力”,深入实施城市社区建设大会战,投入近亿元资金,解决20个新增社区的办公场所、机构设置和人员保障问题。创新“红色小区”“车位共享”等管理模式,打造居民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市级共建打造全市第一个党性教育活动中心,成立全市首个商圈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首家“两新”组织党校暨孵化基地,创新开展“机关+两新组织”结对共建,有效提升城市居民服务质量。 按照“四个100%”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着力构建层次明晰的区乡村三级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体系,全覆盖推进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评分定星工作,激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有力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113个,精心打造自治区星级党组织93个,规范化建设村级活动场所126个,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持续探索破解同级监督难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要求,深化纠“四风”树“新风”,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140件,处分1089人,不断推进清廉兴宾建设。 2.逆势而上 高质发展 五年来,兴宾区坚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围绕丰富的碳酸钙资源、林木资源、农产品资源等,做足文章,搭好台、唱好戏,碳酸钙、林木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一跃成为兴宾经济发展的亮丽新名片,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从无到有发展木材加工、绿色碳酸钙和食品精深加工等一批优势产业。规划建设广西东融木材产业园等林木加工园区,全区规上木材加工企业达26家,占区属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3%,木材加工业一跃成为重要支撑产业。规划建设中国食品安全生产(广西)示范园良江产业园,正大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该园。大力推进小平阳、陶邓、蒙村等碳酸钙产业园区建设,初步形成碳酸钙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传统蔗糖产业“二次创业”成效显著,建成“双高”糖料蔗基地71.2万亩,食品、造纸、环保餐具等制糖及综合利用领域全产业链加快建立,总产值突破70亿元。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获评“全国糖业发展先进单位”,成功创建广西首批“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和全市首个“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建成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97个,凤凰镇牛角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服务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成功培育贸易限上企业77家,连续4年位居来宾市第一。消费经济稳步提升,方盛广场、大洋购物中心等新商圈繁荣发展,迎宾广场等老商圈扩容升级。五年来,兴宾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60.43亿元增至359.67亿元,年均增长6.3%,总量居来宾市首位,为开启兴宾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3.聚力攻坚 脱贫摘帽 五年来,兴宾区聚焦贫困地区,紧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全线出击,尽锐出战,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如期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投入资金26.9亿元,攻克贫困堡垒,82个贫困村、8.72万贫困群众顺利脱贫摘帽,兑现“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诺言。全面打赢“四大战役”“五场硬仗”,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70户8030人,乡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千百年来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2020年,兴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比2017年增加16倍,兴宾区工作队连续3年获评来宾市唯一的五星级工作队。在这场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战斗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区、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1.2万名干部结对帮扶2.21万户贫困户,近2000名驻村工作队员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奋战在一线,涌现出自治区级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10名,迁江镇雷山村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陆宝兰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强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兴宾区获列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4.改善民生 增进福祉 五年来,兴宾区坚持民生至上发展理念,把增进百姓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入超20亿元资金,新建、改(扩)建56所学校和一批教师周转房,创新性提出集团化办学理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广西最高分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充分利用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建设公办幼儿园17所,创建多元普惠幼儿园107所,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扎实推进健康兴宾建设,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兴宾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医共体建设覆盖面,实现覆盖率超90%;全面取消二级医院药品加成,推进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全力推进新冠疫苗全民接种工作,累计接种超70万剂次,在兴宾区人民医院等33家医疗单位建成标准化发热门诊(哨点)。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辖区内桂中治旱主体工程将近完工,加快11条高速路、二级公路及320条村屯道路项目建设。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江河湖库“清四乱”工作成效显著,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深入推进“三清三拆”“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垃圾、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46个市级“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创建及乡村风貌提升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多渠道筹措资金近49亿元,兑现2018年以来干部职工医保、养老、公积金等历史欠账,牢牢兜住“三保”底线。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整治工作,顺利摘掉自治区“毒品问题严重地区重点关注”帽子。建立健全农村10项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调处成功率达99.1%,有效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加快推进法治兴宾建设,推进“智慧检务”“智慧法院”及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受理案件数、结案数创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