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水城如诗如画(航拍图)。(本报记者 伍敏恒 摄) 千帆竞发,奋楫者进。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8%。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8.5%、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增速排全区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全年推进重大项目829个,同比增长18.3%;策划包装50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008亿元。 全市累计纳入监测对象3.8万人,16.56万人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截至12月26日,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1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速12.6%,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 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3年,是来宾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全力以赴推进“升级产业、振兴乡村、改善民生”三大重点工作,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奏响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乐章。 产业升级 结出经济“发展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市全力以赴拼经济,心无旁骛搞建设,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回升基础进一步巩固,结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累累硕果。 这一年,我市着力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全力以赴加快经济恢复性增长。落实各项服务保障举措和优惠政策,统筹推动企业稳产增产。出台工业增产增效“5条措施”,扎实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预计2023年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较2020年增长116%、100.5%,三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增长103%,初步实现再造一个“工业来宾”目标。 这一年,我市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高效运用“项目工作20法”“产业工作18法”,全年推进重大项目829个,同比增长18.3%,其中工业项目投资占比达40%以上。策划包装50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00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占比均超过70%。坚持项目建设四级协调推进机制,组织服务指导组沉入项目一线,协调解决问题903多项,全年实现246个项目开工建设,110个项目竣工投产运营,一批标志性、牵引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这一年,我市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安排促消费专项资金2000万元,举办“天下来宾·欢乐购”等10余场主题促消费活动,累计拉动消费4.2亿元。深入推动文旅消费,成功举办来宾市“迎天下来宾·品来宾佳肴”文化旅游美食活动周、“天下来宾”马拉松比赛、武宣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活动,全年旅游消费增长38.1%。 这一年,我市着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一年来,我市继续深挖资源潜力,打造了一批优势产业。推动碳酸钙、林木加工、蔗糖等重点产业扩群提质,蔗糖精深加工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林木加工突破160亿元、钙基新材料突破100亿元、食品加工突破70亿元。推动金属新材料、能源电力等传统资源型产业技改升级,银海铝业技改项目启槽复产,带动铝产业下游和电力产业发展,金属新材料产值突破200亿元、能源电力突破140亿元。 这一年,我市产业园区不断培育壮大。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三江口新区 “百亿投资”仙鹤纸基新材料产业项目即将试产,市工业园区产值突破400亿元,兴宾、武宣2个县域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 这一年,我市培育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通过“一企一策”扶持重点培规企业,新增上规入统工业企业84家,在库企业突破400家,达468家。同时,壮大产业链头部企业,预计亿元以上企业151家、比2022年增加10家。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仙鹤纸基新材料项目成功入列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引进电子信息全产业链项目5个,现代纺织业的三江口节能环保产业园竣工投产,10家园内企业同步建成投产。以自治区批复设立绿色化工园区为契机,签约引进投资超百亿元的灵谷化工绿色循环产业项目。 这一年,我市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增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52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工业龙头企业5家,泰山石膏、华臻新材料新认定为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华宝新材料新认定为广西单项冠军企业,来宾银海铝业入选广西第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新增兴宾沃柑、运江粉葛、合山葛根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象州县获批创建2023年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博宣食品、植护云商入选广西“绿色工厂”,志光家具等企业5个产品入选广西“绿色设计产品”,9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工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 主要指标向前奔跑,经济的“抗压性”和韧劲得以显现。成绩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真实写照,是我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结果,也是我市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蓄势的最佳体现。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焕发新活力 一年来,我市聚力振兴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焕发更强活力。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我市实施“八大工程”,系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推广小平阳“八大工程”示范创建经验,全面加快乡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风貌提升等工作。完成乡村建设农户、行政村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全年计划实施乡村建设项目148个,完工率84.5%。我市狠抓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全市累计纳入监测对象3.8万人,稳定消除风险2.44万人。强力推进帮扶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截至12月26日,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1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速12.6%,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务工规模达16.56万人。粤桂协作继续走在广西前列,全域组团式帮扶模式列入国家社会帮扶典型案例。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市耕地保护“5+1”专项行动扎实有效,粮食政策性补贴精准到位,耕地净流入10.23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4.3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37万亩,总产量73.77万吨,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增速居全区第一位。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借助乐滩灌区通水的便利,建成甘蔗“水肥一体化”面积11万亩,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77.2万亩,预计进厂原料蔗达850万吨。果蔬、桑蚕产业持续增长,畜牧产业稳中有升,全市肉类产量17.28万吨。加快发展设施农业,54个设施农业项目开工,鑫坚、田都等设施渔业项目相继投产,水产品产量增长5.1%。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4家、“二品一标”农产品1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12个)列全区第一。 民生改善 交出满意“成绩单”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年,我市斥资11.83亿元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件件、一桩桩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记录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浓浓为民情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年来,我市围绕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示范市,依托“来宾人社服务e站”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聚焦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开展就业招聘211场,促进各类就业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9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31人,累计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73.69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6.06万人,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农民工务工规模稳中有增,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着力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新开工建设市城区学校5所,完成新建、扩建6所,新增学位4200个。强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49%。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质量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97.1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47%。在设区市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来宾获优秀等次。 补齐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短板。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推进全民参保,基本医保参保人数236.18万人,参保率98.7%。全面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政策作用,大病保险共赔付农村低收入人口5.75万人次,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困难群众15.34万人,有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各项救助保障政策,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9.7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6.13万人、失业保险14.36万人、工伤保险15.62万人。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发放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发放工伤保险待待遇44.08亿元。落实好社保惠民政策,筹集3.2亿元资金补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累计减收失业保险、工伤保险9167万元,为企业减轻负担。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一张张亮丽的成绩单,让21岁的来宾站在了新起点、开启了新征程。2024年,全市上下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昂首阔步、引吭高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来宾篇章。
|